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江引·立春

元代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赏析

  这是一支咏春的小令。描写立春节气的到来,万物欣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全曲五句,写了春燕、春树、春水、气候和民俗。这些都是有着春天典型特点的五种事物。

  第一句写人们游春时的装束。虽然他只写了妇女的头饰,但就从这一点是很难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在游春时对装束的讲究。“春燕”是古代妇女立春这一天必戴的头饰。据《岁时广记》卷八引《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王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鬓飞,轻寒未放金缕衣。’又欧阳永叔云:‘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皆春日帖子句也。”妇女头上的金钗也有做成燕形的叫“燕钗”。也有用金银纸或绢帛剪成燕形戴在发上称为“幡胜”,也可互相赠送,这种风俗唐宋时就已有了。燕属玄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所以燕子是春天的像征。这句虽然是写妇女的头饰,但作者用了“影摇”和“斜”两个词形容妇女们轻盈、摇曳的步态,“斜”字让春燕真的要随着春风飞起来了。这两个词让这句顿生生机活了起来。

  第二句描写春天的草木。“木杪生春叶”写草木的欣欣向荣。古人有“春到草木知”的名句,树梢上长出了嫩叶,这一笔写出了春的活力。第三句写春水,春天来了,春风吹化了冰雪,让湖面荡起碧波。中唐时期白居易曾有《忆江南》词,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佳句。白居易以初升的红日和碧绿如蓝的湖水形容春天。贯云石也用了同样的构思描写春天,先写了湖水马上就写日出。第四句写了和熙日光温暖宜人。“火候春初热”是形容气候渐暖了,火候指气温。最后一句写了古代迎春的仪式。

  这首小令以游春的风俗始,又以打春的风俗止,首尾呼应,写出了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不仅如此,令中还包含着有趣的文字游戏,此曲用的是嵌字格,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记载:“贯酸斋尝赴所亲宴,时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酸斋即题.....满座绝倒。”不仅如此,而且此令格律甚严,三四句对仗。如此严格,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贯云石是维吾尔族人,他对汉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功力,这是值得中华文学史上书写一笔的。

贯云石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六

明代王绂

瑶花已三白,腊戍当兹晨。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

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

周上制剑

清代于云赞

考工桃氏职为剑,万用高曾守不变。遗制空存遗器亡,坐规成法目如眩。

一锄斸出苔花班,隔三千年与相见。把剑按记穷心思,名义程法两得之。

茎颈后喉按剑首,腊形象鬣杀旁披。承身隆起即为腊,黄钟之数繇此推。

以腊校茎茎长倍,双后匝轮中茎施。身五茎长无参差,合之古制称上制,易田说剑真我师。

吁嗟嚱!嬴颠刘蹶今何有,一剑完好落吾手。嗜古性成少不廉,比是贫家矜敝帚。

目穷之罘探鸟虫,手攀岣嵝拓蝌蚪。得此差足证遗经,校勘分寸陈编守。

祇恐四海望澄清,会当一麾出神武。君不见,三尺龙化翔神霄,云雨须臾周坰郊,安用累黍徒锼雕。

次龙吟寺壁间韵

宋代赵汝育

解鞍游古寺,夕照满疎林。
雨过山如画,风生竹解吟。
龙眠秋水静,豹隐暮云深。
唤醒游仙梦,数声何处碪。

东坡淮口墨迹卷后有黄策诗

元代张翥

潮落潮生沙岸头,布帆来往几经秋。山川如故人何在,天地无情水自流。

败垒荒墟非昔画,野烟寒照总新愁。只应千古清淮月,曾照东坡此唤舟。

上清袁止安寄诗余以写竹奉酬并步来韵

明代杨士奇

京华一别岁频更,长忆同年老弟兄。轩冕无心暂同俗,山林有道竟违荣。

石田过雨琼芝润,金箓开函玉女清。貌得昆丘青凤羽,因风遥答故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