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寒食

宋代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赏析

  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成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烟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即“上冢”)。

  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颈联写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

  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其实,赵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阳军的谢表中曾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了,说:“此老倔强犹昔!”(《宋史》本传)

赵鼎

赵鼎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暨阳克复渡江纪事八首 其四

清代陈式金

满庭敲扑察秋毫,骏马纵横骋玉镳。何故一镫频隐现,岂真木石敢为妖。

江行秋兴二首 其一

明代梁存让

已无人唱大江东,滚滚奔涛逼远空。世界是非尘劫后,英雄今古浪淘中。

半壶浊酒浇残夜,十幅轻帆蘸晓风。明识宦游春梦里,有谁说破向孤蓬。

登庐峰二首 其一

宋代朱熹

循涧跻危磴,披云得胜游。蓬茅增旧葺,竹树喜新稠。

梦想三秋别,徘徊十日留。馀年端可料,此地欲长休。

寄尹叔

宋代李正民

太湖三万六千顷,中有长桥堕虹影。茅屋渔舟数百家,谯门打鼓官为令。

往来舟楫何纷纷,拜揖将迎皆要人。自从兵兴急供亿,千枪万槊如鱼鳞。

又有强宗并大姓,索课催租惟所命。忽然平地起风波,造谤兴谗喧众听。

岁前官家欲移跸,苇席茅茨千百室。科敷比户与僧坊,高下等差皆普及。

一时应办姑求备,啧有烦言长官罪。差官密切来体量,三尺深文想难避。

君不见海盐令尹祝夫子,去年蒙恩当百里。催科急迫不忍言,鞭挞黎民非所喜。

一朝解印谢疲民,至今豪强犹切齿。国雠未雪兵未休,安得斯民无疮痏。

但愿中兴功业成,尽锁剑戟充耘耔。

自京师归至家园春欲暮矣晨兴登一乐亭喟然有感漫成一律

明代刘崧

解罢朝衫及暮龄,閒拈竹杖过茅亭。山明隔岸腾初日,雾下高林带落星。

萱草叶齐春冉冉,紫荆花发晓冥冥。向来万里京华梦,犹记吹笙踏凤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