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周颂·有瞽

先秦佚名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赏析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说明在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瞽;而“设业设虡”、安置乐器的则当是担任瞽的辅佐的眡瞭。乐器则列举了应、田、鞉、磬、柷、圉、箫管,与《周礼·春官》所载“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基本相符,其中柷为起乐、圉(敔)为止乐之器,以首尾涵盖,表示这次演奏动用了全套乐器而“八音克谐”(《尚书·舜典》),“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其音乐自然十分美妙。

  周颂三十一篇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作惟《周颂·执竞》与此篇《周颂·有瞽》。《周颂·执竞》一诗,“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虽也写了作乐,但也落实于祭祀降福的具体内容。惟有《周颂·有瞽》几乎纯写作乐,最后三句写到“先祖”“我客”,也是点出其“听”与“观”,仍归结到乐的本身,可见这乐便是《周颂·有瞽》所要表达的全部,而这乐所包含的意义,在场的人(周王与客)、王室祖先神灵都很明了,无须再加任何文字说明。因此,《周颂·有瞽》所写的作乐当为一种定期举行的仪式。《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高亨《诗经今注》认为这即是《周颂·有瞽》所描写的作乐。从作乐的场面及其定期举行来看,大致两相符合,但也有不尽一致之处。其一,高氏说“大合乐于宗庙是把各种乐器会合一起奏给祖先听,为祖先开个盛大的音乐会”,而《礼记·月令》郑玄注则说“大合乐以助阳达物风化天下也,其礼亡,今天子以大射、郡国以乡射礼代之”,目的一空泛、一具体;其二,高氏说“周王和群臣也来听”,《礼记·月令》则言天子率群臣往视,音乐会的主办者便有所不同了。另外,高氏说“据《礼记·月令》,每年三月举行一次”,《月令》原文是“季春之月”,按周历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季春之月”便不是“三月”了。可见要确指《有瞽》作乐是哪一种仪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周颂·有瞽》这一纯写作乐过程的诗篇,不仅表现了周王朝音乐成就的辉煌,而且也显示了周人“乐由天作”因而可以之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

猜您喜欢

赠桃源大师还剡

宋代沈辽

金庭昔相会,我发才胜冠。长啸望海峤,志怀九霄丹。

道人方少壮,谈笑升仙坛。一别支一载,流年剧飞翰。

韦布早相误,多病甘衰残。道人自怡悦,形神愈坚完。

访我吴山阳,相顾生惊叹。使我负愧耻,终身谢仙官。

犹欣被闇黮,得与世路宽。若逢羡门老,为余假青鸾。

赠弹琴者

宋代曾巩

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
不似秦筝能合意,满堂倾耳十三弦。

正月廿一日徐二机招同人社集惠山炼石阁小饮复步石林看梅得池字

清代华沅

澹荡春光入小诗,寻僧更访岁寒姿。迎风回雪飘苍径,带影和云卧绿池。

索笑几忘人坐久,耐吟翻觉我来迟。言归携手同惆怅,斜月疏烟动远思。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 其十一

清代康有为

上相和戎出,联军压境雄。首应函侂胄,师合质萧同。

帝座星同戴,神州日再中。人心繫天意,号泣诉苍穷。

送顾计部还京

明代欧大任

漕河风雪后,使者入燕关。边饷疲诸郡,军符走万山。

腊将尊酒尽,春共佩刀还。法从多词客,思君豹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