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代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的上片便写情感,写送别。开头三句,“人生无奈别离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语,所以无奈者,是人世间终将有别离也,不能不为别离,别离而又无能为,是虽无,亦真不可不为无奈也。即人生中离别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无法改变的。只要亲情真挚,使在千里之外,也觉得很近。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一种旷达。“无情对面是山河”一句写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为建康是当时的抗金前线,词人也多次登建康赏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览,于是引起家国之恨。“但使”二语隽永之甚,“无情”两字,正是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怨。此处三句语意尤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开阔。对面无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态,若其衷不同,所谋所想为异,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现实世界之利益关系,则岂仅无情对面是山河而已,所谓无所不用其极以达其目的,世人岂吝为之者邪。

  下片作见惯世面语,“而今”一句,仍可见作者之英雄豪气。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头城下的江水也没有了那种怒涛。自己被排挤、受打击,已经闲居山林,假使不与鸥鸟为伴,也和披着蓑衣的渔父差不多。闲适旷达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愤懑、牢骚。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无宦海风波之虞。

  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明快爽朗,开人心胸。一起点明离宴,似悲实旷。上下两片,浑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写寻常事,而能见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福安书事 其八

明代何乔新

儿钓青蛙母捕鳗,溪边风雨不胜寒。归来灶冷生柴湿,寂寞无言掩泪看。

听琴篇

明代何景明

美人横琴坐我堂,酒阑为鼓三四行。灯孤月明客不发,弦悲调急秋夜长。

吾家瑶琴久不拭,金徽玉轸无颜色。感君对此如有情,一弹使我三叹息。

樵歌响答山涧幽,楚歌慷慨云夜愁。潇湘猗兰稍平逸,四座但觉清商流。

始闻白雪停翠竹,烈飙吹我溪上屋。忽然翻作广寒游,知是霓裳羽衣曲。

含宫移羽何舂容,泠泠万壑吟风松。烟岑一夕怨鸣鹤,江天何处惊蟠龙。

我初好音惟好此,横笛短箫徒聒耳。平生颇抱钟期怀,四海难逢伯牙子。

今夕何夕愿不违,为君击节泪沾衣。高歌雅和人世稀,河转参横君莫归。

春江吟

清代姚燮

幽心一逝动千里,梦底春天渺春水。水阴台榭蘋花深,深绿漂岚湿莺尾。

莺啼二月无怨声,初杨窈袅能媚情。迤江晨岫六七叠,黛云摺作屏风青。

美人罗帏愁未醒,酒边烟语沈玉筝。玉筝罢弹天水静,帘影摇摇乱帆影。

茫茫潮去鸥不知,恻恻风来燕能省。

偈颂二十九首 其八

宋代释清了

藏身处,没踪迹,浩意融时谁辨的。没踪迹处莫藏身,蓦移步处妙难寻。

枯根石里花明秀,劫外威光密密新。

桃花双雀 其二

元代蓝仁

花鸟最娱人,良工笔更真。双栖无限思,长占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