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代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杨炎正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敬酬陆山人二首

唐代戴叔伦

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当时漏夺无人问,出宰东阳笑杀君。
由来海畔逐樵渔,奉诏因乘使者车。
却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犹是旧潜夫。

送钟子勤之南京复职中书

明代王绂

天寒幽蓟漫山雪,弱柳萧条不堪折。考绩才看上国来,离筵又向都亭别。

骑马南征逐去尘,长安红紫正芳春。池头诸老应相爱,官喜如初宠命新。

送李光道

宋代徐积

忆昔见子时,我在西关住。顾我已衰朽,爱子特明悟。

其后十数年,于此数见之。气貌日益好,胸中即可知。

貌者德之表,精神气所为。气无所不适,其本在养颐。

所养得其正,其美充四肢。子是名公孙,家法能自持。

子学有旧业,尤富礼与诗。重之以所养,何适而弗宜。

古人有大路,行者皆坦夷。夫以子之明,岂惑于多歧。

修鞭与长辔,逸驾无停时。古人亦何人,勿问皆可追。

昨见子笔札,老人为子喜。其言逊而恭,贲然有文理。

愿子更勉之,莫忘老人语。所居求正人,正人德之辅。

焙经

宋代释普度

儿孙一代错商量,抖擞瞿昙烂肚肠。
三昧火熏三毒火,家私那许外人扬。

定风波

元代张翥

恨行云、特地高寒,牢笼好梦不定。婉娩年华,凄凉客况,泥酒浑成病。

画阑深,碧窗静。一树瑶花可怜影。低映。怕月明照见,青禽相并。

素衾正冷。又寒香、枕上薰愁醒。甚银床霜冻,山童未起,谁汲墙阴井。

玉笙残,锦书迥。应是多情道薄幸。争肯。便等闲孤负,西湖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