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苓

先秦佚名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赏析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猜您喜欢

和张统贯之同年

宋代范纯仁

同榜同僚是别缘,所存相近复相便。性情疏懒忘官检,襟抱平夷学古贤。

仁者才谋当济物,吾曹名利久推天。须知白首相逢日,不失初心始自全。

又次曾大参韵

明代韩日缵

行行休避五花骢,何处招寻仙子宫。万叠云霞浮槛外,诸天日月转笼中。

闻歌似按铜鞮曲,挥麈如披阆苑风。漫向罗浮誇吏隐,看山犹自贵游同。

张掞龙图挽词三首 其三

宋代范纯仁

二纪金华侍从臣,升平看足作閒人。身跻显仕由稽古,世有阴功为庇民。

但见朝廷方贵老,那知河岳遽收神。哀荣终始公无憾,况有清名服搢绅。

和谢康乐华子冈韵

宋代曾极

隐仙无定在,馆宇非一山。
华子出商洛,巢云府渴泉。
嬴颠刘蹶际,师生自为贤。
颇哀区中人,峰岭起新阡。
决绝目下事,驾鸿凌紫烟。
身隐焉用文,灭迹隐空筌。
云仍散洲渚,世渔业相传。
笭箵挂虎落,舴艋当门前。
蹇予厌世议,企石听潺湲。
山空月明诗,足音自跫然。

咏怀旧隐十五首 其七

元代吴当

契阔风云会,栖迟道路长。老来犹作客,春至好还乡。

酒醒天连屋,诗成草满塘。家声尚清白,世态任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