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字令·春欲尽

唐代欧阳炯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伤春 抒情 思念
赏析

  旧体诗、词大体上有齐言与长短句之别。但词中也有少数齐言者,这首词基本上一句一意,句子间不免省略叙写与过渡的词语,出现若干空白。这就需要比勘揣摹,发挥联想,方能对词意有充分的体味。

  此词的题材是最常见的暮春思妇之闺怨。但用《三字令》这一特殊词调,在表现上显得格外别致。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三句,是说暮春的白昼一日长似一日,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遣词上容易使读者联想到《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和白居易“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买花》)等诗句。然而此词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绵长的春日,却无心参加赏花士女之行列,独自闷闷在家。“罗幌卷,翠帘垂。”就表现出这样的意态,同时词意就自然由外景描写转入闺房之内。一“卷”一“垂”,又正好暗示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她深锁春光而犯愁,原来她正看这一封信——彩笺书,流着泪。从“两心知”一句看,这信与其是她自己写就的情书,无宁看作是远方寄来的尺素。否则,便应是“忆君君不知”了。然而,书来正意味着人不来。那人一去或许经年,须知“红粉”楼中正计日。

  过片紧承此意,“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单;“燕空归”,似乎暗示来信徒增幽怨,又有以双飞燕反衬孤独处境之意。想必来信中有许多托词,但不能改变一个铁的事实:“负佳期”。想当初离别,必有盟誓“两心知”。而到今日,又苦留后约将人误。这里词语虽简单,怨思却甚深。“香烬落”,极见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极见人之无聊。此时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写景,又由室内推移室外,时间已由上片的白昼推移到夜晚。“月分明,花澹薄”,这是花好月圆之夜。花的“澹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这花好月圆,却不能慰藉孤栖者的愁怀,反而徒增感伤。以景写哀,倍增其哀。同一美好之花、月,分形以“澹薄”、“分明”的对比词语,拨换字面,颇增情致。

  这词在歌筳演唱该是很富情味的。它出句短促而整齐,断而不见、乱,真有明珠走盘之清脆感、节奏感。

欧阳炯

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九月既望蔡氏景贤书屋张筵赏菊率成七绝六章并五排一首 其四

清代王恩浩

叠盆为架烛为台,已载山翁载酒来。何事天公弄狡狯,雪花偏逐菊花开。

戊申正月行在参吏部示诸幼

宋代赵鼎

秋风鼓棹长芦渡,吾与若曹俱豁然。脱迹干戈玩清绝,收身沟壑厌肥鲜。

折腰为米岂所愿,卖剑买牛端可贤。韩公雅欲却穷鬼,赵壹其如无一钱。

罢官清坐乃吾分,号寒啼饥谁汝怜。政缘兹事藉升斗,使我不得休林泉。

日下扬州行在所,寸长片善希陶甄。汗衣尘帽门户底,包羞忍耻王公前。

此行宁复作此态,畴昔相知吏部铨。谨严资格可驯致,虽甚不才无弃捐。

我已投诚永结好,相从绿发至华颠。矧复鸳鹭满台阁,功名合在中兴年。

缩头袖手正应尔,敢问祖生先著鞭。

题画 其三

宋代释文珦

浅水与平沙,烟光尽相接。鸟立折茄茎,蟹上枯荷叶。

园集谐语

明代张萱

昔人请学圃,见小于孔氏。吾侪本小人,敢讳小人事。

古贤好园居,往往见书史。所务岂皆小,亦各乐其志。

嗟予拙已效,于世鲜数比。既为天所穷,复为时所弃。

我生有奇癖,自信绝人理。善病恶束缚,习懒厌城市。

有园名赋閒,取义洗牏厕。晨昏数清暇,宾友时亦至。

俱是素心人,敢告素心义。相过不在速,频来莫论次。

入门不下拜,列坐惟问齿。坐定即解襟,勿复事簪履。

主人殊草草,款接颇有致。炉香既芳馥,瓶花亦明媚。

园蔬时不乏,旨蓄或数器。有牲即割牲,无牲即蔬食。

幸能了曲檗,浊醪可常继。兴来酒莫辞,酒尽兴乃已。

献酬忘主宾,呼答惟汝尔。醉便相枕藉,醒复恣谐戏。

散步互拍肩,叫跳共把臂。谑浪无不有,但戒涉訾议。

里多广长舌,无胫走千里。我辈亦谑浪,彼辈辄猜忌。

已往勿絮数,未来勿较计。形骸既尽捐,冷煖岂宜异。

细微勿芥蒂,披沥穷底里。勿作今人态,常有古人意。

已称山林交,勿失山林气。此语期不谖,久要乃可恃。

赋閒园主人,如斯而已矣。

车驾北征百官送于土桥 其二

清代龙燮

万里虽荒服,宵衣虑自深。不为空幕计,将启属蕃心。

壮士思先入,崇朝有捷音。自除三孽后,拊恤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