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字令·春欲尽

唐代欧阳炯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伤春 抒情 思念
赏析

  旧体诗、词大体上有齐言与长短句之别。但词中也有少数齐言者,这首词基本上一句一意,句子间不免省略叙写与过渡的词语,出现若干空白。这就需要比勘揣摹,发挥联想,方能对词意有充分的体味。

  此词的题材是最常见的暮春思妇之闺怨。但用《三字令》这一特殊词调,在表现上显得格外别致。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三句,是说暮春的白昼一日长似一日,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遣词上容易使读者联想到《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和白居易“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买花》)等诗句。然而此词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绵长的春日,却无心参加赏花士女之行列,独自闷闷在家。“罗幌卷,翠帘垂。”就表现出这样的意态,同时词意就自然由外景描写转入闺房之内。一“卷”一“垂”,又正好暗示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她深锁春光而犯愁,原来她正看这一封信——彩笺书,流着泪。从“两心知”一句看,这信与其是她自己写就的情书,无宁看作是远方寄来的尺素。否则,便应是“忆君君不知”了。然而,书来正意味着人不来。那人一去或许经年,须知“红粉”楼中正计日。

  过片紧承此意,“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单;“燕空归”,似乎暗示来信徒增幽怨,又有以双飞燕反衬孤独处境之意。想必来信中有许多托词,但不能改变一个铁的事实:“负佳期”。想当初离别,必有盟誓“两心知”。而到今日,又苦留后约将人误。这里词语虽简单,怨思却甚深。“香烬落”,极见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极见人之无聊。此时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写景,又由室内推移室外,时间已由上片的白昼推移到夜晚。“月分明,花澹薄”,这是花好月圆之夜。花的“澹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这花好月圆,却不能慰藉孤栖者的愁怀,反而徒增感伤。以景写哀,倍增其哀。同一美好之花、月,分形以“澹薄”、“分明”的对比词语,拨换字面,颇增情致。

  这词在歌筳演唱该是很富情味的。它出句短促而整齐,断而不见、乱,真有明珠走盘之清脆感、节奏感。

欧阳炯

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渡吴江别王长史

唐代宋之问

倚棹望兹川,销魂独黯然。乡连江北树,云断日南天。
剑别龙初没,书成雁不传。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

寄寿子与观察文六十 其一

明代王世贞

著成中论日逍遥,迟晚功名始自超。亥足步过天一半,弘年策射汉三朝。

筹从海屋添来易,梦近仙山景亦饶。为拟平原歌柰乐,婀娜轩冕向青霄。

秋兴 其八

明代魏学洢

一夕西风到画栏,芙蓉消瘦不禁寒。身无同调人应笑,坐有新诗眼倦看。

逐伴未能忘袒裼,闭门聊自爱衣冠。晚来斗酒长唫处,月小天高白露漙。

初秋春山作 其三

明代屈大均

香好烟多紫,花寒色更红。书成秋爽后,梦尽水流中。

喜客惟山鹊,愁人是草虫。雨抽蕉叶大,片片映帘空。

纪行述怀

元代宋褧

陪扈滦京愧未曾,马瘏儿病苦凌兢。龙门湍息山陉雪,偏岭风凄石濑冰。

倏忽雨旸天叵测,迂疏道路事难凭。侍臣争笑冯唐老,不向明时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