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宋代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秋天 伤怀 感慨
赏析

  重阳必登高。文人登高,难免要寄托秋天的情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好像成了一种传统。苏轼针对这种情绪,词一开始就说:“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这一惊人之语,是针对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中“老去悲秋强自宽”和“明年此会知谁健”而发的。杜甫诗的意思是:人已老大,在秋天更容易产生悲哀的情绪,今天我们在一起聚会,只是勉强宽慰自己而已,明年重九再举行宴会,还不知谁健在呢?杜甫作此诗时仅49岁,还不到叹老悲衰的年龄,但他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里,又因上疏救房瑁,被目为房瑁死党,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此对前途悲观,情绪低沉。苏轼同情杜甫的处境,但不同意他悲观失望的情绪。苏轼一生也不得志,在党争激烈的宋代,因政见与旧党和新党均不合,既得罪了新党,又得罪了旧党。先被新党捏造罪名,抓进监狱,长达半年之久,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现又被旧党排斥在外,在杭州做个太守。对这一切,他都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对待之。

  下片“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横汾”、“兰菊”,事出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秋风辞》是汉武帝“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乐府诗集》卷八十四引《汉武帝故事》)此诗笔力雄健,表现了一代英主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泛舟中流,与群臣饮宴的欢乐景象。“尚想”二字,透露出苏轼对汉武帝那种具有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而俯仰天地的气概,抱有向往之情。但汉武帝毕竟随着历史的长河而去了,留给后人的只有“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这两句用汉武帝《秋风辞》首二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及唐李峤《汾阴行》:“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而略有变化,流露出对汉武帝高吟《秋风辞》之事沦为历史陈迹的叹惋。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悲秋”与众不同的看法,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调子,实在可贵。他用自己潜心佛老所获得的不随物悲喜的思想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沾沾自喜,从而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走过人生中的坑坑坎坎。这在恶浊的封建秩序下,具有相对的进步意义。在表现方法上,或翻用古诗,或引用古事,并用“尚想”、“空有”等字,化实为虚,还能融佛理于浅显明白的语言之中,都是值得称道的。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李司空赴镇襄阳

唐代张籍

中外兼权社稷臣,千官齐出拜行尘。再调公鼎勋庸盛,
三受兵符宠命新。商路雪开旗旆展,楚堤梅发驿亭春。
襄阳风景由来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宴李氏园亭得庆字韵

宋代洪刍

我来北斗南,两见回东柄。万斛开府愁,四壁文园病。

谁知深巷中,卉木颇幽夐。大梁贤公子,携酒宾亦命。

红蕤已飘零,绿绮方辉映。岂惟追寻迟,亦苦风雨横。

主宾混谁何,谈笑杂嘲评。讵知时雨灵,但觉中酒圣。

年丰乐崇宁,诗敌蹑长庆。况有雷陈交,何必宛洛盛。

律管承飞灰,羲和驻春令。日月曾几何,佳辰我所竟。

芍药殿馀春,想见晨妆靓。一醉欢有馀,此集君其更。

赏析 注释 译文

宴散

唐代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秋天 宴饮 生活

送屠田叔之官沅陵五十韵

明代徐熥

爵服诸侯列,声华一代先。英灵钟岳秀,词藻动星躔。

入幕参军事,含香侍御筵。符分京兆贵,礼典太常虔。

榷税淮阳郡,司鹾瘴海边。炎天舟载雪,斥卤灶生烟。

大隐官如水,閒曹吏是仙。交游盟草泽,啸咏狎林泉。

白屋身能下,缁衣好独偏。抡才忘牝牡,为政薄鹰鹯。

岂以官情累,都将世味捐。文章时倡和,杯斝定留连。

车骑谙闾巷,干旄耀市廛。后生投刺满,多士过门阗。

不辍分题会,宁辞倒屣延。素心尤恺悌,名理太渊玄。

董子帷常下,江郎笔更鲜。形骸容放浪,礼数畏拘挛。

结社裁诗律,镌书割俸钱。考工存旧记,情采著新编。

屈些增吴疏,毛诗补郑笺。荔枝词脍炙,海错谱流传。

经施庄严寺,僧皈大乘禅。寄诗怀五岳,留偈榜诸天。

乐府精宫羽,讴吟叶管弦。两童供墨妙,十吏捧丹铅。

交谊町畦绝,谈锋壁垒坚。画图摹往哲,俎豆祀高贤。

古道才能尔,今人讵有焉。使君真岳岳,公子果翩翩。

闽部方推重,辰州急转迁。悲风寒凛凛,远道思绵绵。

共款襟期隔,还劳梦寐牵。双旌万里去,五马一城专。

问俗朱轮驾,行春锦绶悬。家元饶竹箭,庭只挂蒲鞭。

眷顾恩三锡,勋阶禄二千。辰砂蒐古洞,酉室检残篇。

沅水遥通沔,峒溪近接滇。鹧鸪闻竹浦,鸡犬觅桃川。

刀剑民争卖,襜帷帝许褰。逻灯严夜堞,耨火劝春田。

闽楚程难缩,关山阻可怜。伤离当此日,投分已三年。

邈矣思良晤,凄其念后缘。歌声宣郁郁,书札订惓惓。

往复虚青简,赓酬散白莲。感知心独耿,惜别泪空涟。

眠食须珍重,功名合勉旃。停骖频怅望,何地再周旋。

端午词

元代张宪

榴花照鬟云髻热,蝉翼轻绡香叠雪。一丈戎葵倚绣窗,雨足江南好时节。

五色灵钱傍午烧,綵胜金花贴鼓腰。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

棹歌声静晚山绿,万镒黄金一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