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寒菊 / 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郑思肖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花娘歌

宋代梅尧臣

花娘十二能歌舞,籍甚声名居乐府。
荏苒其间十四年,朝作行云暮行雨。
格夫气俊能动人,人能动之无几许。
前岁适从江国来,时因醼席相微语。
虽有幽情未得传,暗絅殷勤度寒暑。
去春送客出东城,丹中接膝已心倾。
自兹稍稍有期约,五月连航并钓行。
曲堤别蒲无人处,始笑鸳鸯浪得名。
尔後频逢殊嬿婉,各恨从来相见晚。
月下花前不暂离,暂离已抵银河远。
青鸟传音日几回,鸡鸣归去暮还来。
经秋度腊无纤失,爱极情专易得猜。
前时南圃寻芳奔,小忿小胜投袂起。
官私乘衅作威棱,督促食惶去闾里。
萧萧风雨满长溪,一舸翩然逐流水。
忽逢小史向城来,泣泪寄言心欲死。
愿郎日日致青云,妾已长甘在泥滓。
更悲恩竟不得终,世事难凭何若此。
郎闻兹语痛莫深,天地无穷恨无已。
我今为尔偶成章,便欲缄之托双鲤。

六歌 褒斜道

清代方殿元

褒斜道,三载烽烟令人老。嵯峨云栈四百里,其下黑龙江中水。

北走三秦南走蜀,长蛇猛虎盘深谷。张良一烧不可测,顾盼从容得秦鹿。

诸葛艰难数出师,大星夜落三军哭。英雄成败且有数,况乃区区一狐兔。

黄尘澒洞入秦川,风雪关山劳远戍。铁马回头望陇山,断肠家过秦川路。

更有子午与黄金,十里百折伤人心。悬崖峭壁日月黑,使尔战魂招不得。

林叔君六十生日赋以赠之 其四

明代屈大均

更使诗歌好,风华要绝伦。莺花争一日,笔墨斗三春。

世弃沈冥客,天迷故旧人。阿兄应待汝,开目似冯信。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其二

元代戴良

抚剑从羁役,岁月已一终。借问所经行,非夷亦非戎。

中遭世运否,言依盖世雄。尘埃纵满目,肯污西来风。

举世嘲我拙,我自安长穷。孤客难为辞,寄意一言中。

短发

明代刘逢源

短发萧萧不受簪,每思方外散幽襟。行藏何必关人世,岁月无多阅古今。

秋涨有时侵旧路,白云常自满荒岑。浮名不愿传都市,肯向长安浪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