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曲

唐代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乐府 荷花 女子
赏析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第四句: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诗人笔下生风,使一曲采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解嘲十绝呈浩西堂

宋代释绍嵩

残骸已废自知休,少不愁穷老岂愁。
坎止流行聊尔耳,一身随世作虚舟。

咏所种松

宋代释行海

苍髯分种出山林,却忆当年郁翠阴。
自是君王来避雨,初无一点大夫心。

舆自山左折行达碧云寺

清代朱筠

不徒而舆舍小舸,人肩上上山之左。秋风吹草草益深,崔巍石戴土坎坷。

坎坷之土没深草,茇草如割草行果。土高土低乱行脚,十余脚互草中跛。

苦寻芳菲愁靃靡,强逐町疃耐堀堁。一峰才下一峰上,半趾刚平半趾颇。

虽喜孤松作前导,每疑碎砾其中叵。我乎定志游在斯,塞翁冉{阝知}福与祸。

三天都降九子陟,无路吾游无不可。今朝小试左股夷,何客肯为前足裹。

忽焉土中出数石,张牙啮人跃不堕。僧来指之过此閒,高阁当空见灵璅。

我远见阁近不见,喜若捕蛇得珠颗。大呼仆夫齐足力,转眼翠云亭著我。

琳琅四壁照眼读,刻画端庄间娿娜。人来人去言空堂,水后水前送侧柁。

即看河边山下路,一线蚰蜒平以妥。我入险来出必易,顷刻冰心息观火。

眼中敬亭已落手,且乞蒲团此兀坐。

上巳日与客同登虎邱二首 其一

明代郭谏臣

连朝伏枕因中酒,此日登山更举杯。芳草已从香径合,残花犹傍暮春开。

日临山色当楼满,风度泉声曲涧回。自是邀游兴成癖,扁舟湖上许重来。

别何进伯表兄

明代陈履

别君浈水上,且与尽离觞。此去乡园隔,谁怜道路长。

江流秋浩浩,城树晚苍苍。莫作骊驹曲,行人易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