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新春闲咏

当代程坚甫

竹木成阴共一堤,堤边野老乐幽栖。为怜点滴皆春色,未忍呼童扫燕泥。

游西子湖至平湖秋月

清代方仁渊

白公堤上暖云蒸,春水平湖澈底澄。山色晴飞满楼翠,天光倒影一壶冰。

盘中胜味呼烹鲤,柳下清歌听采菱。安得雪消明月夜,一樽浊酒此间凭。

砚孙从兄殁于襄阳诗以寄挽七首 其五

清代金武祥

有弟嗟分散,含悲念阿蒙。怕吟啼鸟句,悽断纸鸢风。

少小情难忘,平安信未通。招魂何处哭,明月黯青枫。

游楞伽 其一

宋代王十朋

涉水穿云一径迂,朱砂峰下访僧居。鸟鸣蝉噪更幽处,中有人藏万卷书。

次韵山谷寄贺铸 其二

宋代李彭

淮海维扬万人杰,松吟宰上不能杯。虽无横州过秦论,犹有清歌慰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