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勉励 勤奋 学习
赏析

  此诗先说自己老了:“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这两句写老相写得好,特别是后一句说自己肌肤松弛也不再丰满了,这话少见有人道出。后面是写儿子不中用:“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总写一笔五个儿子不喜读书,不求上进。下面分写:“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垂”与前“行”义同,都是将近的意思。按,这里用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谓孔融四岁时就知让梨。而阿通九岁了却是如此,可见蠢笨。作者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感到很失望,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两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黄庭坚。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杜甫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用诗来描写儿女情态,首见左思《娇女诗》,唐代不少诗人都写有这方面作品,陶渊明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这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及日常化是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的。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槟榔屿杂诗 其三

清代丘逢甲

一轮月照万花娇,歌管声中长夜潮。宝马香车春似海,打球场外看元宵。

锁莲灯

唐代史凤

灯锁莲花花照罍,翠钿同醉楚台巍。
残灰剔罢携纤手,也胜金莲送辙回。

灯下无酒戏作

明代王跂

垂帘深草映秋篸,上檠秋虫鼓翼双。
欲采絺花招远客,倍因莼菜忆澄江。
和烟树色时沾榻,带雨钟声夕殷窗。
毕卓有愁禁独坐,比邻白药未开缸。

送沈居士泛海礼补陀山二首 其二

明代张元凯

宝筏沧溟渡,皈依妙相前。海潮殷梵呗,花雨翳空烟。

幡借鲛人织,灯因龙女传。此中闻最上,见在福无边。

龙江送别图为何彦博赋

明代刘璟

送客千里行,酌以一杯水。水清见真心,长江浩无涘。

行子无定端,飘泊讵能止。昔时狼山道,今来白鹭洲。

戎马厌驱驰,大舸良悠悠。云帆驾长风,溯浪如安流。

安流发高兴,洞视寰宇间。中原莽榛棘,天地何漫漫。

谁令封狼恣,强弧弛其弯。弯弧定有日,劝子毋燕昵。

孝以报慈亲,忠当奉王室。浩浩以医国,调理能事毕。

子今归故乡,为我谒上清。我愿仙道盛,不愿鬼道兴。

勖哉老祖烈,毋使魔纵横。吾闻得仙士,恬淡以延年。

早服重积德,浩劫虚皇前。子心已潇洒,应遇真师传。

真诠贵冥搜,洞悟绝尘迹。火记一万周,白鹤载双舄。

子其慎精鍊,行缀瑶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