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邻子为僧

明代王恭

朝捐初服制袈裟,暮扫尘踪便出家。钵洗维摩溪上月,心依支遁寺前霞。

林端引水时浇枣,雨后烧山学种茶。待得蒲团成烂草,少林枯树也开花。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采桑子

宋代张炎

西园冷罥秋千索,雨透花颦。雨过花皴。近觉江南无好春。
杜郎不恨寻芳晚,梦里行云。陌上行尘。最是多愁老得人。

宫词 其六十

唐代花蕊夫人徐氏

春殿千官宴却归,上林莺舌报花时。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正月十六夜是为耗磨之辰昔人常有赋者夜阑不寐亦戏笔赋之

明代张萱

前宵春色竟如何,驹隙光阴似掷梭。万户歌声犹夜沸,六街灯火尚星罗。

衰年自真能消遣,此夕何妨说耗磨。为请花神同一醉,今宵春色较偏多。

清远新开峡路南岑吴公命诗纪之

明代符锡

峡山束水半岭高,鲛鳄扬威风怒号。舟航颠顿莽无所,漂溺民命轻鸿毛。

呜噫嘻峡山之险兮,羊肠折版莫与并,开辟以来无路行。

大椎控石煅以火,介然坦道疑天成。君不见南樯北舵日相竞,夜度飞来了不惊。

读书高台谁勒铭,神功禹迹不可绝,湛湛寒江流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