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少女伤春的词。少女伤春,在周邦彦以前的诗人词人中有不少人写过,但跟尝果怕酸联系起来,却是罕见的。周邦彦这首词由少女尝果写到伤春,过渡自然,联系紧凑。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可见杏子成熟,当在暮春时节了,新摘来的杏子放在金盘里,色泽鲜艳明丽,不用“置金盘”,而用“落金盘”,因“落”字有从摘下到放置过程的动态感,即摘下放入的意思,比“置”字生动得多。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正如韦应物诗“试摘犹酸亦未黄。”少女怕酸,不敢再吃,只剩下大半个吃剩的杏子。青紫色的残杏,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唇丹与青紫相间,在词人看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这位少女也必然因怕酸而攒眉蹙额,娇态可掬,更惹人怜爱了。所以词人用了“可惜”二字,而不用“留得”二字。因为这不只是在写半枚残杏,而是透过残杏写少女。

  下片先从少女眼里写周围环境,南陌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真是春雨无情,落花有恨。这三句似与上下文无关系。但看最后三句之后,便可体会到这三句环境描写对少女的伤春情怀起了烘托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落花春雨的撩乱氛围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而伤春心事“都在眉间”。也就是说因伤春而愁眉深锁。对于妙龄少女来说,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因而有了某种爱情意识的跃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却是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上片说的少女因尝杏怕酸而攒眉,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少女因怀春伤春而攒眉,则是生活中的必然现象。这两种现象在词中来了个巧合,少女以尝杏怕酸而攒眉,巧妙地掩饰了她因怀春而攒眉,掩饰了她内心的秘密,可谓妙合无垠,这也正是作者构思细密,匠心独运之处。

  这首词上下两片初看似无关系,不易衔接,实则用暗线贯串,自然过渡,结构曲折。作者又善于抒写女性心理,将女性心理活动与景物描摹巧妙结合,所以后来评论周词的都很称赞他的词法,如清陈世焜云:“词至美成,开合动荡,包扫一切。”(《云韶集》卷四)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李孟敬侍御还台

明代王世贞

十年贪识凤毛难,曾借中兴疏草看。家有一书司马法,人传八使惠文冠。

霜驱夙雾过衡远,风送馀波上汉寒。共道朝廷尊自若,仍教李勉向台端。

蓝田刘明府携酌相过与皇甫郎中卯时同饮醉后赠之

唐代白居易

腊月九日暖寒客,卯时十分空腹杯。玄晏舞狂乌帽落,
蓝田醉倒玉山颓。貌偷花色老暂去,歌蹋柳枝春暗来。
不为刘家贤圣物,愁翁笑口大难开。

山舍偶题

唐代李九龄

门掩松萝一径深,偶携藜杖出前林。
谁知尽日看山坐,万古兴亡总在心。

金赤莲姜日千沈慎言朱端士尔登招饮燕山客舍时余将出塞门即席赋别

清代杨宾

男儿生不得其所,七尺堂堂若腐鼠。蓬头赤脚走边关,扑面黄沙无一语。

诸君乃不嫌我真,相逢客舍能相亲。激昴慷慨发上指,高歌击筑旁无人。

杂坐班荆燕市口,沉季浮瓜不去手。葡萄架上白日斜,欲起不起恐被肘。

尊中酒是故园来,不饮亦须三百杯。殷勤一斤家乡语,谁云此是黄金台。

秋风飒飒吹南陌,虎脊河边冰几尺。短衣明日独长征,回首今朝双眼赤。

读孙子尚旧所寄书

宋代王十朋

故人之书不易得,片纸只字皆可惜。收拾永为巾笥藏,纵得千金不愿易。

开缄展转时一读,读未能终泪横臆。之人门地盛衣冠,万里家居帝王宅。

干戈缭绕飘吾乡,倾盖论交似畴昔。我年初冠君犹少,握手游从忝联璧。

金溪风月供醉吟,君唱我酬常即席。君诗句句清且新,高压曹刘倒元白。

我才短浅何足论,彊伴宁容小生敌。追风骏足横海鳞,暂困盐车与污泽。

掉头一去不可寻,南北茫茫烟水隔。往年雁字时复传,近日诗筒杳难觅。

眼中不见故人面,纸上空怀故人迹。人生会合能几回,一别八年同瞬息。

我去无由君不来,尊酒相逢更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