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代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丘为

丘为

丘为,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严霜篇

明代释函是

严霜下原隰,秋草日以衰。游宕思乡井,飞禽重徘徊。

庭柯畏金丸,参天怒冯夷。寒猋忽朝夕,高木先折摧。

岂无劲羽翮,不离故山枝。故山不可离,寒猋无已时。

巢卵讵复惜,托足良多岐。南翔盼北岫,东集念西驰。

饮河惊浅浪,野田农人欺。仰见云间雁,悔蚤不追随。

晚尚未易决,奋翅何忧迟。

次黎别驾景升归休韵二首 其一

明代江源

不逢叔度几经春,叹我胸中半俗尘。千里行囊双匕首,五湖烟月一归人。

功名富贵非吾愿,钟鼎山林只此身。回首且寻陈太史,白沙新水是通津。

晓过灵石

清代赵执信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
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茂陵徐生歌

宋代刘攽

茂陵徐生老且迂,一心区区长信书。拜章北阙三待报,意欲霍氏安无虞。

那知世主心不同,积恶未极难为功。徙薪曲突事不尔,壮侯几人能受封。

高岸为谷邱渊移,鲁酒之薄邯郸为。人生决己各以时,旧意望君君不思。

吴颖芝前辈属题先德两代孝行并送出守粤东

清代夏孙桐

以孝治天下,自昔有明训。求忠必于此,源清流乃润。

世风日以颓,内行修者谨。邪说寖披猖,彝伦显排摈。

直忧天性漓,遑论国纲振。颇闻殊方言,族制觇化进。

孝为我宗教,万行由导浚。谓贯去来今,范围至闳峻。

国粹果常存,薄俗庶能镇。勾吴至德裔,百世垂令闻。

峨峨两先生,家法徵豫顺。循陔膳弥馨,凿楹书可捃。

闺门见雍穆,乡里化悁忿。济美绰楔题,旧德瞽宗馂。

为善畏人知,种福乃常分。家得子孙贤,天池鹏翼运。

讲幄勤献纳,词林数才俊。大用众所期,暂出守边郡。

伏陛二三策,去国见诚荩。忠孝结主知,庭闱荷清问。

时艰正需贤,遭遇天不靳。君亲两无负,斯语吾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