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离别 思乡 写水
赏析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买鱼

宋代俞桂

芦花荷叶晚秋天,雁影横斜远水连。
频唤买鱼人不譍,偷忙撑入怕官船。

赠山人张无惑善画山水

宋代张舜民

西征已度故关山,秋雨零零路屈盘。
受尽艰辛心不足,解程又展画图看。

乌夜啼二首 其二

明代胡应麟

匆匆金犊车,上路正天晓。不恨欢来迟,但恨欢去早。

次韵公显夜闻风作

宋代李弥逊

午梦肩舆转断冈,日烘残暑气扬汤。
舌端时得冰霜句,绝胜狂风作暮凉。

送聂教谕赴贵州

明代杨士奇

往与子别者,乃在江汉湄。江汉日夜流,岁月忽如驰。

相思隔川岳,于今已十期。子家清江曲,夙有温厚资。

少小入乡校,育德穷书诗。中岁登成均,鸿鹄摩天涯。

金石恊其音,佩玉昭其仪。拜为博士官,小试百里师。

诜诜游学徒,左右侍皋比。成德与达才,造就咸适宜。

九载绩用成,入奏趋彤墀。升迁荷荣宠,欣欣遂其私。

职不踰文教,出不越皇畿。明晨整行装,王程讵能违。

嗟子契阔怀,慰悦宜在兹。终焉乖所愿,坐以职务縻。

过门弗及迓,出祖弗及追。引望池阳峰,曷慰中渴饥。

幸逢熙明运,会合谅有时。惟应保贞素,迟暮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