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千秋岁·次韵少游

宋代苏轼

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泪溅, 丹衷碎。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赏析

  秦观《千秋岁》词抒发离愁别绪,情意缠绵。苏轼的和词比秦词心境较为开阔。一是他能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丹衷”、“臣节”,发泄“未老身先退”、“罪大天能盖”的强烈幽怨不满情绪。二是他能将幽怨不满置之度外,我行我素,不理会人家的评说,表现出一贯的超脱达观态度。即使在政治上连遭打击之时,他的进取精神仍未完全磨灭。

  上阕“未老身先退”句首先表明了对贬谪的不满。白居易《不致仕》云:“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时苏轼年六十三遭贬到海南岛,故言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是朝廷决定,非自己情愿,怎不叫人伤心落泪。“珠泪尽,丹衷碎”写出苏轼遭贬的愤懑。苏词用很工的对偶句, 有声有色地描写当年在朝廷任职时的形象。苏轼虽被贬,但服饰仍旧,故有“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之说。“斜阳”句是说自己虽已暮年,远在万里天涯,但还怀念着京都。苏轼一片忠心未改。“莫嫌雷琼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两句可作参考。词上阕抒写怀君思朝之真情: 泪洒心碎,一步一回首。

  下阕苏轼表示难迎合朝廷,迫不得已,只好学孔子“乘桴浮于海”。下阕反映出苏轼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是有罪之臣,难忘“君命”、“新恩”,另方面“君命”有悖“旧学”,对自己的前途已不抱希望。“乘槎且恁于海”,语出《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我政治主张行不通, 我就乘着木排过海到海外去, 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词人暗中写自己,也写秦观。 仲由是孔子的学生,秦观也曾拜苏轼为师。他鼓励秦观振作起来。词人站得高,想得远,能摆脱个人得失,终不忘江山社稷。他的和韵词不仅格调较高,而且符合自己的长者身份。

  全词波澜起伏,情感激荡,令人感受苏轼胸中炽热的情感还未泯灭。表达了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虽历经磨难仍不改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寄裴起居

唐代姚合

千官晓立炉烟里,立近丹墀是起居。
彩笔专书皇帝语,书成几卷太平书。

寄赵云溪

明代朱谏

今日若耶溪,不见采莲女。但见荡舟人,独坐孤篷底。

放歌趁长风,馀音逐流水。一曲歌未终,白日落西海。

红颜不再妍,青春岂长在。莲花空自开,溪声终不改。

佛牙赞

宋代赵祯

三皇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夫子域中誇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祗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鍊色长新。

五月二十四日自达州至永睦县投宿废学即事书

宋代张嵲

学废乡校空,鸟雀欲据有。
甚雨晚来晴,循檐厌黄口。
巴水亦能大,一暮没堤柳。
落照满涨川,归云翼山岫。
达州去未远,望望空回首。
母老儿未齚,何苦事西走。
轻生冒畏涂,用意在升斗。
三复祷雨辞,此道废已久。
恭闻贤侍郎,求才如恐后。
密置郑庄驿,屡接鬷蔑手。
英俊颇云集,岩穴犹辐凑。
菅蒯且不遗,岂独弃枯朽。
矧尝辱英盼,屡以温言授。
私心颇感激,尝欲事奔走。
揽衣中夜起,頮面不尽垢。
平生慕蔺心,已在辕门右。
某也濩落人,时命大不偶。
读书慕经济,颇亦略句读。
雅意死知己,且复羞自售。
耻为辕下驹,终若丧家狗。
遭乱乏禄食,避地阙田亩。
栖栖穷涂间,但未操井臼。
我公宁忍兹,无令混樵叟。

俞石涧读易处

元代郑元祐

先生注易隐南城,激石松风答涧声。式玉式金王度在,一寒一暑岁功成。

要参未画须心悟,洞彻群疑贵理明。蔀屋见星元是昼,寰瀛捩柁可无程。

义精讵忍辞扪舌?乐大何妨枕曲肱。雨露每滋庭草绿,云霞不碍晓山横。

成林讵舍千章木?求友难忘百啭莺。岁月推迁陈迹在,启蒙长忆酒同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