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战城南

唐代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赏析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 战城南 》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颈联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 ,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 。“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 ,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

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襄州献卢尚书

唐代姚鹄

立事成功尽远图,一方独与万方殊。藩臣皆竞师兵略,
相国今多揖庙谟。礼乐政行凋弊俗,歌谣声彻帝王都。
即随凤诏归何处,只是操持造化炉。

入翠峰寺上西冈待月 其二

清代张海珊

夕景上东岭,暝色起诸壑。独立敛视听,无言合冥漠。

妙哉此寸灵,与月同一跃。玉宇开虚空,游氛扫尘廓。

下射三万顷,澒洞鱼龙作。仙风澹澹来,佐以诸天乐。

海光寺读御碑恭纪

清代刘慎荣

列圣巡游地,高宗阅武场。风元同率土,波更靖重洋。

治迈唐虞远,忧随日月长。御碑亭崚树,洒泪读宸章。

追怀天壶旧游

元代蓝仁

天壶不似在人寰,涌翠飞流面面寒。石径似梯同鸟上,洞门无锁有猿看。

何年瑶草寻金涧,旧日仙桃捧玉盘。宴罢流霞分手后,独因诗兴更凭栏。

别家

明代邓云霄

忽忽意不乐,客行春尚寒。仆夫已在门,慈母犹授餐。

长跪缄缝衣,问我何时还。前途多风水,青衫得无单。

抆泪向母言,此行非苦艰。丈夫既乘传,宁作敝貂看。

不须母烦忧,但愿母常安。宦薄虽食贫,菽水聊足欢。

回头顾妻孥,人生聚合难。明知离别悲,莫破名利关。

他乡久索居,何以慰我颜。有便常寄书,念我双鬓残。

竭力奉高堂,弄雏以自宽。征人视芳草,客梦仍故山。

恐伤骨肉意,蓄泪不敢弹。登车路悠悠,凄恻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