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宋代苏轼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赏析

  上片重在赞扬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得失萦怀的胸襟和品德。开头一句“贤哉令尹”,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三仕已之无喜愠”来加以申述。这里运用了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赵晦之出仕与罢官两方面的经历,以及赵晦之的忘怀得失的主观态度。在官位观念极重的封建时代,赵晦之这种超脱的态度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苏轼以“贤哉令尹”相许。苏轼这样措辞,表达了苏轼对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宽慰。后两句转到说苏轼自己,很有点自愧不如、自惭形秽的意思。这是苏轼的谦虚,而苏轼对赵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见于言外了。

  下片紧承上片,写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二顷良田”,用了《史记》中的典故,带有几分幽默感。:当初由于“良田”全无,才走到仕途上来的。可是出仕与归田相比,苏轼此时企图选择的还是归田,“不如归去”。然而说是归田,却是无田。这下,苏轼不知道怎么办,在结尾处,苏轼打趣说:还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见苏轼归田(实际是退隐)心情的迫切。这样写,表现了苏轼在出处之间徘徊的人生态度,但主要还是为了进一层淡化赵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罢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当时情境下,这是最得体也最有效的宽慰之辞。

  全词,采用对比、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词,引用《论语》中的语句,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表达了苏轼体贴慰勉的情意。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溪上

宋代释行海

小艇悠悠载夕晖,岸花红白鹭鸶飞。
十年不见溪头石,今日重重里绿衣。

长沟 其二

清代弘历

野水弯环抱郭流,治田兼复牧羊牛。长官宜读郭驼传,不扰其馀任自谋。

月台夜坐二首 其二

宋代杨万里

日落片时许,星才数点明。须臾玉棋子,遍满碧瑶枰。

向晚垂垂雨,通宵得得晴。秋蛩伴侬语,苦底是谁声。

望月

清代齐祥棣

今夕是何夕,当头月皎然。应知千里隔,共此十分圆。

树暖鸟初觉,楼深人未眠。前身谁与证,清净悟因缘。

游广胜寺东岩

宋代李庭

年来百念如寒灰,老眼慵向时人开。
犹有爱山缘未断,芒鞋信步东岩隈。
东岩幽胜甲晋境,寒藤古木生苍苔。
谁凿云根汇海眼,惊波深泻如奔雷。
衲僧具眼觑天奥,作亭闯尔临渊洄。
亭中空洞纳万象,收奇揽秀无遗材。
倚阑清坐洗尘念,洒然冰雪涵灵台。
上方一目尽千里,劳筋未暇穷崔嵬。
百年名刹烬一炬,可怜金碧成蒿莱。
世间兴废岂足道,会看穹壤论三灾。
短生乘化不暂驻,须臾变化随风埃。
心知所历皆梦境,题诗漫识吾曾来。
下山一笑便陈迹,但见白塔苍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