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踏歌词四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赏析

  民歌中,情歌一类数量很多。它不仅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而且也起到实际的爱情桥梁的作用。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自古很盛。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种民俗的描写,这首《踏歌词》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刘禹锡居夔州时创作了《踏歌词四首》,这是第一首。

  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第三首《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唐代李白

白杨双行行,白马悲路傍。晨兴见晓月,更似发云阳。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
逸气竟莫展,英图俄夭伤。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哭向茅山虽未摧,
一生泪尽丹阳道。
王家碧瑶树,一树忽先摧。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
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高克明左迁镇远府判自号铁溪主人及内移为赋此

明代周瑛

铁溪山水清如许,借问何人为作主。信阳逐客何处来,一棹徘徊秋色里。

枕流欲以洗吾耳,漱石欲以砺吾齿。山深路远人迹稀,此副肝肠向谁理。

昨夜岩头西风起,疋马送君乂千里。他时何处问浮踪,短句长篇铁山底。

飞渡江

清代洪亮吉

前扬帆,后执柁,南人仓皇北人坐。桡居前,楫居左,岸军愁呼水军卧。

城门开,降帆来,七万骑,全军回。当时若听王浑指,北兵安得飞至此。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十五

宋代释绍昙

半晴半雨,酿成梅溽。无位真人,口生白醭。玄谈发渊默之雷,妙应答传声之谷。

花簇簇,锦簇簇,听不足,玩不足。哑,六六依前三十六。

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

清代陈维崧

蹑屩上灵隐,吹笛下吴淞。
送君恰值新爽,纤月映船篷。
犹记冷泉亭上,百道跳珠喷雪,飞瀑挂衫松。
一别十八载,吾老渐成翁。
故人去,携笔墨,写空濛。
不知老已将至,挥洒醉偏工。
为讯盐桥毛子,果否别来无恙,底事断诗筒。
人世作达耳,长邑郁焉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