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天净沙·秋

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秋天 写景 悲秋
赏析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朱庭玉

朱庭玉( “庭”或作“廷”) ,生平、里籍均不详。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教师八章 其七 尝遇某乡下女教师于医院,其夫无业,聊记其语

当代卢青山

羸羸病骨难盈把,岂是虚腰减瘦缘。二十年心与谁付?三千元债倩谁还?

已闻丛草田都废,尚有双儿泪不乾。忽到床前喧学子,微微展得片时颜。

咏怀 其二十

明代屈大均

玄黄何烟煴,尘埃间白云。含此苕华姿,独行无与群。

天鉴讵孔明,玉石郁未分。兔丝织为衣,燕麦持为飧。

冻馁不能语,为节何艰辛。驽马食龙刍,一日成骐驎。

曜灵不弃予,屋漏垂阳荐。

过桃花渡雨

清代姚燮

不见暮潮下,但有暮潮声。水阔云为岸,风斜叶过城。

人多思旧树,天为涤残兵。侧面障篷笠,凄然促棹行。

徐制准挽辞

宋代方回

纷纭钟鼎误公卿,孰与山林保令名。
不共鹄袍争举业,早令熊辔绍诗声。
人间倏忽惊兴废,物外从容了死生。
何限貂蝉无葬地,一丘风月自佳城。

观禾川新涨

明代刘崧

胜乡三日雨如秋,两江新水拍山流。长杉短筏不敢下,怕有蛟龙乘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