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宋代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赏析

  该词上片第一句“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初试薄罗衣。”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人月圆时”,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虽然“年年乐事”,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上片通过描绘华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

  下片第一句“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词人笔调,带有浪漫色彩。在美好的环境里,词人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欢乐的海洋里。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然而不然。“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

  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李持正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近时以为王都尉作,非也。”存词二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伤秋

唐代齐己

旦暮馀生在,肌肤十分无。眠寒半榻朽,立月一株枯。
梦已随双树,诗犹却万夫。名山未归得,可惜死江湖。

秋日卢方伯六合楼宴集

明代李良柱

仙人元自爱楼居,缥缈雕甍倚太虚。袅袅千丝陶令柳,辉辉万轴邺侯书。

樽前雅量难高下,天外浮云任卷舒。紫蟹黄鲈都入馔,相逢谁谓食无鱼。

送朱仁卿盱江觐省

元代宋褧

晴霞紫陌忽逢君,暂托尘衣访白云。上国离人心草草,北堂慈母梦欣欣。

波冲海淀漳川合,舟入鄱阳楚路分。珍重驿程诗句好,不妨驰寄慰离群。

梅花清梦辞与贝廷琚博士同赋

元代徐贲

愁云淡淡摇碧空,琐窗虚掩闲微风。芳魂欲迷疏影乱,满庭细月香溟濛。

夜景沉沉春漠漠,翠禽啼春春不觉。水涩铜龙漏转迟,霜华暗妒青绫薄。

恼情横玉泣小鸾,画屏残照围素寒。起来重觅旧游处,晓烟十二空栏干。

访原仲山居

宋代刘子翚

寂寂临湖屋,湖风为掩门。
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好事长留客,虽贫亦置樽。
平生枯淡意,去此欲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