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的趁早,方为人上人美文

  那晚看湖南衛視《背後的故事》,請來的嘉賓是臺灣著名的音樂制作人包小柏。

  熟悉他,是他在“超女”、“快男”之類選秀節目上做評委,給歌手做點評時,總是顛覆傳統的套路,語出驚人、非常犀利地指出歌手的問題所在。

  據說,包小柏因此被娛樂界人士稱為“毒舌”,還有他的神情冷峻、不茍言笑,使很多剛出道的新人看到他恨不得繞道而行。

  我很好奇,包小柏究竟有著怎麽樣的經歷,能讓他成就了如此冷靜淡定的氣質?那晚的訪談揭開了這個謎底。

  原來,早在20年前,17歲的包小柏和他的孿生哥哥包小松就組成了臺灣最早的男孩偶像組合,他們的歌舞在當年風靡壹時、唱片大賣。所有別人翹首企盼的東西,他們在壹夜之間都得到了。

  到了服兵役的年齡,包小柏兄弟雙雙入伍。他們相信,兩年後他們再回來,還會有大批的歌迷在忠實地等候著。可等到23歲退役之後,包小柏發現娛樂圈卻已不是自己熟悉的樣子了。有更多的新歌手走紅,觀眾們的視線也早就轉移了。

  接下來的生活變得異常艱辛。最為窘迫的時候他連房子都租不起,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上臺機會,是幫其他的歌手暖場。現實的不如意讓包小柏決定轉行去做生意,可又賠得壹塌糊塗,覺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

  似乎已經到了人生的谷底,落魄的包小柏決定重新回頭做音樂。在音樂工作室當上了壹名管雜事的制作助理,他抓住壹切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躲在廁所裏寫歌,為了說服歌手適應某種曲風他甚至給別人下跪。6年之後,他成了華納唱片音樂總監。

  當屏幕裏播放包小柏20年前的錄像時,我註意到,包小柏對著那個邁著誇張的舞步、又蹦又跳的自己說了壹句:那時的我真醜。少年得誌是很多人的夢想,張愛玲都說了出名要趁早。

  可相比而言,我覺得那個順風順水、名利雙收的少年偶像,遠遠沒有現在的這個冷靜沈著、內斂而豐富的音樂制作人有魅力。他對音樂的理解變了,對人生的感悟也更深刻了,吃苦的經歷讓他完成了破繭成蝶的轉變。

  那些早早成名的孩子,那些生活過於順利的孩子,他們錯過了人生最為難得的吃苦經歷。

  事情做得越順利,苦吃得越少,對生活的理解和認知就越淺薄。

  這些年有多少少年明星,壹陣風壹樣紅起來,轉眼又風頭盡失,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美國童星麥考利·卡爾金就是壹個例子。(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