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美食小吃散文

  过年了,大家喜气洋洋,丰富的美味佳肴和品种繁多的小吃摆上了餐桌,唤醒了我沉封心底的记忆,儿时的美味小吃,让我记忆犹新,久久留恋。

  记得我幼小的时候,家乡有一种“再再糖”,这是家乡方言,就是较小的糖粒子,五颜六色,非常漂亮,一分钱10粒,很实惠,特别是当我站在高高的柜台前,看着售货员把一个有10个孔的小木勺插进装有“再再糖”的玻璃罐里,刹那间,10个小孔就装满五彩缤纷的糖粒子,然后倒在了我的手心上,那一刻,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还有一分钱二粒的凉糖,二分钱一个的棒棒糖,也是我儿时经常品尝的美味。

  还是在上初小的时候,妈妈给了我二角钱,在当时来讲,对小孩来说是个大数目,因当时工资普遍低,一般只有40元左右。我有了那两角钱当然开心极了,终于等到放学了,就跑到学校隔壁冰园买了一只馋了很久的酱猪蹄,独自享受起来。至今想起来,让我垂涎三尺,那是我吃的最香的美味了。

  还有家乡特色的小吃:油炸粑、马练黄、杯子糕、河南饼、叶子包的糯米粑,色香味美,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油炸粑是用糯米粉和绿豆制作的。把绿豆加工后做馅儿,糯米粉放水揉好后,把绿豆馅儿包在里面,做成一个圆饼形,然后用油炸成金黄。吃起来又糯又软又香,特别是里面的绿豆馅香气扑鼻,诱人流口水。当时的价格我还清晰记得,油炸粑五分钱,杯子糕二分线,马练黄,糯米粑,河南饼各是四分,六分和七分。

  记得有一次,我去店铺买河南饼,但河南饼还没出炉,需要等待,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加工作坊去看,只见河南饼在一个封闭严谨的铁炉里的边上烤着,师博让我看制作过程,告诉我需要细火慢慢烤才香,原来里面的肉馅那么香,是小火烤出来的啊。我闻着香喷喷的河南饼,昐望着早点出炉。终于能尝美味了,里面满满的肉馅儿,香气四溢。

  “冰棒,三分的,五分的都有!”卖冰棒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响彻街道每个地方,卖冰棒有大孩子也有成人,冰箱是用一个大木箱制作的,里面放上隔热的棉垫子,把冰棒裹的严严实实的,三分的冰棒是白冰棒,有点甜味和冰凉味,而五分的冰棒是超好吃的,有二种,一种是纯牛奶的,奶味极香,很纯正;另一种是上一半是绿豆沙的,下一半是纯牛奶的。也是很味美的。

  夏天吃冰棒是儿时的最爱,印象也很深,当晚上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摆上小竹床,小竹椅,小竹桌,还有大人躺的大竹椅,一家人乘凉时,听着大人们讲故事聊天,小伙伴们嘻闹,正好卖冰棍的路过,每人来一根冰棍,是多么的温馨!多么的惬意啊!

  儿时家乡的三鲜面、牛肉面也是美味至极。三鲜面是二角四分一碗,外加二两粮票,牛肉面和素面分别是二角钱和一角四分一碗,当时没有粮票,光有钱是买不到的。三鲜面的“罩子”是由四个肉丸,四个鸟蛋,还有牛肉组成的。真是料足味美,香气十足。

  我记得初中毕业时(十五岁),响应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在街道参加义务劳动――挖防空洞。当上夜班时,有补助费二角钱,下班时,不知谁大喊一声“上店铺吃面去”,大家一窝蜂似的,涌到店铺里,来上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大伙儿品尝着,欢笑着,不亦乐乎!

  四十多年过去了,但孩提时的美味小吃,历久飘香,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