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九华山有多高,面积有多少,历史有多久。

九华山, 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西北接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南接黄山风景区,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九华山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现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宝年间(742(壬午年)~756)改名九华山。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4.4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历史:南朝时,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
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
璞度坊书法“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
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
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最早在九华山进行宗教活动的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据《福地考》载,九华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曾有不少高道在九 华山修炼过,并至今仍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与道教有关的故事和诗文,九华山不少地名也都与这些道教人物和传说有关。
  据古山志记载,西汉中叶的道教代表人物之一窦伯玉,字子明,丹阳人。他曾为陵阳县令,以道家清净无为的道理治理县政,化导民众,卓有政绩,世人称之为“陵阳子明”。《列仙传》等书记载,他曾放生小白龙于九华山(属陵阳山区)的游龙涧,后小白龙为报恩而密授他修仙要诀。他依法于九华山苦修,终于一日乘白龙仙去。传说伯玉飞升时,白鹤翔舞其上。后来他的两个女儿采薇于九华山仙姑尖峰顶时,他下凡面授她们道术,不久她们也成仙飞升而去。三国时期,道教人物赵广信,从东吴入九华,采药炼丹,相传丹名为“九华丹”。晋代著名道教人物葛洪,也曾炼丹于九华,居住于真人峰。今卧云庵北,有葛仙丹井,双峰下,有葛仙洞。“八仙”中的张果老,唐朝时,初隐居于中条山中。传说他爱骑白驴,能日行万里,休息时则将白驴折为纸纳入竹箱中。唐玄宗闻其道行高洁,非常仰慕,以玺书迎至京都,欲以美丽的玉贞公主许配给他。张果老拒不奉诏,大笑而去。不久他骑白驴到了江南九华山,在拾宝岩观花时,驴行石上,留下蹄迹一道,至今宛然可见,后人称之为“果老石”。唐朝高道赵知微,曾建延华观于九华山凤凰岭,并炼丹于大还岭和沙弥峰。其道术高妙,闻名遐迩。皇帝屡次诏令亦不出山,乃钦赐碧云星冠 ,青霞羽衣。传说他曾带领众人登九华山会仙峰,时值中秋阴雨,而到峰之绝顶时则忽然万里无云,月如明镜,诸峰呈露,景色奇丽,就象别有天地一样令随从们惊异不已。赵知微曾与弟子们在凤栖峰岩下植桃千树,花皆碧色。桃子成熟时落在涧中随水流出,居民们视之为仙果。他仙去后,人们命名其岩为“碧桃岩”,其涧为“浮桃涧”。另据九华山旧志载,山民宁成曾于山中遇仙翁,并得食仙翁所赠仙桃,后宁成亦隐居山中修仙。入九华采薪的邓羽,遇异人授符箓,遂能呼风唤雨,疗病除妖,甚为灵验,后亦入九华山修道,不知所终。据旧志记载,仙人峰为窦子明、刘光世、杨元秉、陈升卿所经游处。顶昂石坛,夜吐金碧光。有樵夫曾入万壑烟霞中,见若仙者在此。岁旱之时,用柴燔烧其坛,则会下雨。古仙峰上传说曾有仙人居住于此。列仙峰顶石有人形,接踵而从,俨然仙侣之列。传说有一柯姓樵夫遇二仙下棋并得食仙肴之处,被称为“斧柯岭”……丰富的道教典故和传说,为九华山这座佛教名山增添了许多的仙气和灵韵,九华山因此也有“仙城佛国”的美名。
  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为九华山幽奇秀丽的风光倾倒的同时,时常也会抒发自己慕仙怀古的情怀,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如有“谪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云:“韩侯骑白鹿,同往华山中。玉女千余人,相随在云空。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何意到陵阳,游目

送飞鸿。天子昔游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时泰解繍衣,脱身若飞蓬。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海鹤一哭之,思归向辽东。黄山过石柱,巘崿山攒丛。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朗吟紫霞篇,请开蕊珠宫。步栏绕碧落,倚树招青童。何日可携手,遁形入无穷。”唐进士张宾诗云:“浮世抛身外,栖踪入九华。遗篇补乐府,旧籍隶仙家。池静龟升树,庭荒鹤隐花。古来天子命,还少到烟霞。”[2]宋进士苏辙诗《过九华山》云:“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局促守破牕,联翩过重峦。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萧然九仙人,缥缈陵云烟。碧霞为衣裳,首冠青琅玕。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松根得茯苓,壮若千岁鼋。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羶。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相逢欲借问,已往长松端。”宋高子洪诗云:“九朵芙蓉天琢开,烟霞静处翠成堆。鹿衔花向林边过,龙带云从树杪来。最爱山中闲日月,何须海上访蓬莱。翛然自觉清风爽,直欲临风翘上台。”宋陈岩咏斧柯岭诗云:“偶尔观棋忽烂柯,岂知胜负是如何。归来笑问人间事,却是人间胜负多。”明进士著名理学家王守仁先生诗云:“世外烟霞亦待时,至今风致使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局棋。”其诗《列仙峰》云:“灵峭九万丈,参差生晚寒。仙人招我去,挥手青云端。”其《九华山赋》云:“吊谪仙之遗踪,跻化城之缥缈。饮钵盂之朝露,见莲花之孤标。扣云门而望天柱,列仙舞于晴昊。俨双椒之辟门,真人驾云而独蹻。翠盖平临乎石照,绮霞掩映乎天姥二仙升于翠微,九子邻于积稻”“睨斧柯而升大还,望会仙于云表。悯子京之故宅,款知微之碧桃。”“游予将遗世之独立,采石芝于层霄。”“道昆仑而息驾,听王母之云璈。呼浮丘于子晋,招勾曲之三茅。长遨游于碧落,共太虚而逍遥。”“蓬壶之藐藐兮,列仙之所逃兮。九华之矫矫兮,吾将于此巢兮。”等等。这些浪漫清逸的诗歌,为九华山的灵山秀水更添许多宗教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