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与永恒哲理故事

  有三位小师父跟随老师父修禅多年,一日,在和风徐徐的午后,宁静的佛寺院子里,师徒们磐坐于苍郁的大树下,小师父们依例聆听老师父开释,彷佛二千多年前北印度王舍城,佛陀在城郊灵鹫山说法的景象。

  老师父安祥的脸庞露出一丝微笑问道:“徒儿在寺内修行多年,对于生命之本质,今日能否各自提出心得呢?”师父开释之前,先行提出此一问题让三位小师父思考一番。

  第一位小师父想到日出日落天体运行之道,于是很高兴的说:“生命就象是太阳从东边升起,直到从西边落下的过程。”老师父听完之后不发一语。

  接着另外一位小师父有感于生死之间的无常,于是若有所感的说:“师父,生命乃是人们出生到死亡的日子之总合,短有数时,长有百年。”老师父仍然不语。

  第三位小师父最后接着说:“师父啊,我认为生命既非一日之时程,也不是百年之岁月,而是在人们呼与吸的刹那气息之间!”老师父终于高兴的点头而笑,似乎从师徒的对答中发现生命的本质。

  三位小师父对于生命的诠释各有特色,基本上是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领悟。基于不同角度切入看待人生,显然会有多样性领悟,那也是个别修行的成果。

  类似此种有关于佛教师徒对话故事,在佛学修行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故事内容所给予人们的岂示,无非藉着具有禅味之对话,开启沉潜于众生内心深处的智能门,不管人们会得到哪里一种岂示,至少可以帮助大家参透生命意义之目的,如果以佛学专有辞汇予以解释,这样的故事大都具有“顿悟”的味道。

  其实真要探究生命的意义,总会让很多人觉得有感而发。因为人生可以如蜉蝣一般之短暂,也可以如南山与松鹤之长寿,然而其最终之本质乃是呼吸之间,“刹那与永恒”便成为每一个人存在与否的主要要素。不管人们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基本上生命的定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生命的“生理定义”应该只是医学上的图腾,对于生命的本质并无绝对之定义。

  因此宛如朝露般短暂的生命旅程,如果是有绝对正面意义和贡献的话,那么他所代表的将是无止尽的永恒;换句话说,如果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百年岁月,对于生命之本质只不过是负面的累赘,在绵亘不绝的宇宙苍穹之中,其与刹那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所以佛陀慈悲可以延续数千年而不坠,天下众生因他的感照而心中燃起明灯,佛陀真的长驻在芸芸众生的心中,他已经跨越世俗的认定,不再只是古印度王国中的王子而已。那么佛陀与所有宗教的智者一样,都在漫漫长流的时空中成为“刹那之永恒”!

  然而探究生命本质的心情,正是偌多人们一辈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那么到底有多人能够参透这一层道理而开悟呢?或是每一个人对于人生的体会是否一样?人们心中的贪瞋痴所“霸占”的空间,能否以智能和豁达的心胸予以清理一番?当外在尘缘矇闭了与生俱来的方寸际,何人能够轻轻拂拭而见如来?哲理故事www.51Flash.com

  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人们多加思考,因为此种思维并不是艰涩难懂的考题;也不是空中楼阁的虚无飘缈;更不是一味钻牛角尖的迷惑。

  而是这样的心情,和肚子饿了得吃饭的感觉样,都是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平常事”。因为要面对这些平常事,所以人们看待人生时得具备平常心。

  当人们具有平常心的时候,不但可以开启心中的智能门,而且会引导至内心深处的“善根”,让原本随着生命而来的善根拙壮而结善果。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和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这种因果循环的道理并不是宗教的教条,或是借以愚民而达到特种目的之戒律,而是生活上累积的智能!

  于是当人们开启智能门之际,对于刹那与永恒之认知将会有更清楚的解答;对于生命本质之追求,将会更有自主和正确的方向;对于如何善待父母所生的自我,绝对有更明确的体会以发挥其本质。那么每一个来到娑婆世界的人,都会走一趟很满足而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