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啊

如果对国家有用,我的生死不重要。难道因为不好就躲开,有好的接受。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把国家和民族抛弃。

扩展资料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是在“鸦片战争”时期,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惨的流放生活。

1、首联说自己能力低微、年老体衰、资质平庸,难负重任。其实是正话反说,发泄心中的愤懑

2、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广为传颂的爱国名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怀。

“苟利”句,化自《左传昭公四年》中郑国大夫子产所说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意为只有是对国家社稷有利的事,哪怕是失去生命也值得去做。“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反问增强语势,是说岂能因为是祸而躲避,是福而趋就它呢?

这两句是作者一生奉行的原则,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格言。

此外,在写作技巧上,这两句对仗工稳而灵活,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

3、颈联看似乎心平气和,其实却埋藏着巨痛,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自己受到这样的处置,再合适不过了。尾联用典,故作幽默风趣,反衬了内心的极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