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尾村喜圆百年梦散文

  记得学生时代,我问一位堂叔阿公:我们百家尾的村名有什么来历?是不是一百家的尾巴?阿公激动地答道:尾不尾巴你看不到啊?地旱人渴,路窄无车!村里搞不搞得好,就靠你们后生尕(年轻人)了!

  今年春节前夕,在县经开区的帮助下,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百家尾村所有农户接上自来水。从根本上终结了该村吃水荒的痛苦岁月。

  以前,百家尾不同的自然村吃水,有不同的水源。舒家山吃近处的岩洞水,底下张家和陈家都有吊井水,竹子塘和我们崩塘,把十多里远的山洞水用水沟引过来,安装石头笕槽,便于用水桶接水。但常常被邻村的人从上游截断。在渠道引水沟与水田之间曾有个水井,可如果沟里没水,井水也变浅干涸。后来人们发现渠道边有个“冒井眼”,就凿深刨宽,做口新水井。渠道水大,井水就旺。每年5月至10月渠道来水,11月至次年4月关闸。只要渠道有点底子水,井水就不会干。在冬季枯水期,比田边那口井经用。

  水优于柴米之先,是每户人一天生活的头等大事。每天清晨,家里的大人起床后,首先去外面担水,来来回回几趟,把水缸挑满。等我们小孩子起来后,只见路上两侧湿漉漉的,像用现在的洒水车泼出两条水痕,平行而整齐。原来是大人们为了多挑水,把水桶盛得满满的,一路上溢出来的。

  后来,许多农户挖了压水井,装上压水的省力杠杆,在家门口就能汲上水来。可并不是每家所处的位置都能打出水井来。近几年,又有人家请人工挖了十多米深的箍井,或者请机械打出几十米深的钻井,用电动抽水机抽水,省事多了。但不管怎样,冬季用水还是没保障。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百家尾近千亩田地,靠大大小小的几口雨水塘养活。一年种一季稻谷,禾苗还没抽穗,有时就被旱魔“烧”得枝枯叶败。束手无策的庄稼人,耳边带着娃娃们的饥哭,虔诚地去庙里烧香拜佛,祈求雨神降水。可盼来的雨水不比绝望的泪水多。

  后来,国家大搞农田水利建设。1970年涔天河水库建成蓄水,著名的灌区工程一一涔天河水渠随之开挖。在没有大型机械作业的年代,从江华、江永、道县、宁远四个县抽调劳力,一锄一锄地挖,一箕一箕的挑,全人力纯手工凿成。

  有了渠道后,禾田基本上旱涝无忧。但我所在的崩塘自然村仍有数十亩水田,因地势高要靠山塘灌溉。有一年因为争水,跟邻近的班田村打了一架,双方各重伤三四人。

  渠道就从我们村中经过,这条水龙给村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曾开过一个冷玩笑。大约是1974年春夏雨季,山洪爆发水库泄洪,满满的渠道水在谢家胀开了一个口子。把三户人的土砖房、茅草屋冲塌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依靠政府的赈灾款和自筹资金,灾民们在高坡上建起了新房。新的砖瓦房,高大宽敞明亮,真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现在好了,清澈的渠道水呼啸而至,农田不再为灌溉用水起争执了。饮用自来水咕咕流出,不用花工夫排队挑水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终于圆了百年水梦。赋诗为证:

  渠道来水哗啦啦,田地滋润笑哈哈。

  全村接通自来水,百姓齐把政府夸!

  周围有些村子在六七十年代就有人力板车或畜力车了,运输庄稼柴火与买卖物资既高效又省力。可百家尾村田间路很窄,基本没有较宽的机耕道,上山的路与出镇上的路又坎坷不平,干什么都是肩挑背扛。直到八十年代后才陆续有农户添置板车、自行车,前面那位堂叔阿公所说的车就是这两样车,还并非机动车。

  解放前江华县境内没有公路,紧缺物资要靠人挑马驮从外地运进来。我爸年轻时就曾经替人“挑脚”,帮老板或供销社从道县挑盐回江华。相当于挑山工,但比挑山工走的路更远。途中有个叫岑江渡的集镇,父亲记忆深刻,那是个很繁忙的渡口。好像是中秋节什么的头一天,父亲他们见岑江渡猪肉便宜点,便各买了一两斤。谁知归程超过预期,还没到家猪肉就变味了。

  我父亲遗憾地说:“这羊肠小道太难走了,要是有条平直的大路,不到一天就能到家吧?”同行的一位堂伯答道:“有大路就会有牛车马车了,还要我们挑脚?半天就到屋!”“将来还会有喝油的汽车,一柱香的工夫就到屋了!”一个见过世面的领头人说得大伙心里美美的。

  解放后,江华修通了207国道、326省道、081县道等交通要道。其中207国道横贯沱江镇。我们百家尾村位于沱江镇西北面,从北往南的国道在我家正东面,每天都能听见汽车喇叭声和轰鸣声。可汽车这个稀罕物,在家门口听得到却看不见!因为中间横亘着一座石山,石山活像一头巨大的水牛,中间凹下两端凸起,似一堵高墙故意遮灭农村娃看车车跑的童趣。该死的“水牛山”!巴望着有朝一日把山搬走或削平就好了。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12年,207国道县城段向西改道,把“水牛山”撇到东面,笔直宽阔的瑶都大道离我家仅三四百米,从百家尾村横穿而过!真乃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还有,道贺高速路口离百家尾也仅几公里。另外,洛湛铁路位于我家西面,火车南来北往。如今,东边是川流不息的汽车,西边是长龙飞奔的列车,叫我这个老小孩不想看都难。火车站离我们村仅一公里左右,乘火车往南直达湛江、南宁,往北直达上海、北京!

  自2011年开始,县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百家尾村的山场、田地全部被征用,成了全失地村。村民们用国家补偿资金,盖了新楼房,买了农用车,后八轮渣土车,挖掘机,出租车或家用小车;有的把蔬菜、水果、禽意越做越大;还有的做起了房屋建筑施工、装修业务,甚至承揽路桥工程;还有的到县城范围的公司、店铺做管理或技工。总之,在县镇村各级党政的关怀引领下,村民们逐渐适应了离开土地的生活,顺利转型为亦工亦商的新型农民。赋诗为证:

  公路铁路齐飞翔,汽车火车运输忙。

  勤劳勇敢政策好,新型农民奔小康。

  我问问题的那位堂叔阿公早已过世了,我的吃苦耐劳的先辈们,你们的在天之灵是否看到了百家尾村的巨大变化?可不可以这样说:百家之尾已跃升为百家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