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大量武则天的评价

现代学者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从永徽六年(655年)被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政事,光宅元年(684年)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改唐为周,亲登大宝,南面称孤,一直到神龙元年(705年)被迫退位,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参与并执掌了最高统治权利。对武则天这一唐初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褒贬并至,毁誉不一。有人说她登基执政是“从宜称制”,“仗义当责”,有人则说她是“我 鸡司晨”,“秽褒皇居”;有人说她“知人善任”,称赞她的智慧,有人则说她“阴鸷好杀”,诅咒她的残暴;有人以她临事果决,钦佩她的勇气,有人则以她内多男宠,痛斥她的淫秽;有人说她执政期间国泰民安,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有人则说她称帝之时社会多难,是历史的逆转。总而言之,自武则天死后,许多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就在各自的立场上,对之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在封建社会,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男尊女卑思潮的泛滥,武则天的历史评价如同江河日下,越来越低,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现代史学工作者是如何评价她的呢,本文对此作些介绍,或许有助于我们对她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自己的评论。

解放前,三四十年出版的中国通史、隋唐史,大都有“武韦之祸”、“武韦之乱”、“武后之乱”的章节,把武则天执政同韦后乱政联系起来,一并批判。尽管有些史书中为武则天说过几句公道话,但总的评价没有根本变化,武则天是篡权乱政的罪人。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工作者摆脱了封建伦理观念束缚,开始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及其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评价其历史地位,人们对武则天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史学工作者以肯定武则天的居多。

武文澜同志认为: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显庆五年(660年)以后,武则天参政,高宗虽是个亡国昏君,“但腐朽势力并没有在他的扶植下滋长起来,也没有因帝位易姓而引起危害民众的祸乱,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还指出:武则天当政,“造成历时半个世纪强有力的专制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是有贡献的。”

翦伯赞成同志在《中国通史纲要》中说:“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它的作用也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尚铽同专在《中国历史纲要》中评论武则天说,她执政时期,“唐帝国仍在继续向上发展,对内发展了科举制,对外抵抗突厥、吐蕃和契丹的骚扰,继续开通西域孔道,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说都是有积极的作用。”

在几部隋唐史专著中,对武则天也基本持肯定态度。

杨志玖说:武则天的主要贡献在于她打破关陇贵族集团在政治方面的垄断,对魏 以来崇

尚门第的制度,更进一步加以打击,把政权开放给更多的人,对历史进步多少有些作用。同时,女性作皇帝,对于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夫权统治制度也是一个巨大的革命。

吴枫认为:武则天当政严重打击了长期把持政权的大官僚贵族集团,通过各种办法尤其是科举制,给中小地主阶段开辟了广阔的政治前途,一方面促进了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另方面给唐玄宗统治时代先选拔了较有作为的官僚,……其主要政策就当时社会来讲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韩国磐认为:武周时期继续推行一些改革,打击了士族势力,庶族地主势力得以进一步上升和巩固,扩大了封建统治阶层,并且发展了科举制,选用人才,注重农业发展,这是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所以在武则天统治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者,有隋唐史专家仲勉、吕思勉等人。岑认为:“即使撇去私得不论,总观其在位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纪。“他说武则天对外族侵凌,全管对策,而又居心疑忌,秉性残酷;陷人于罪,全凭锻炼;赋民间农器立颂德天枢,铸九鼎、构天堂对民生国记毫无裨益。芩先生还反对武则天知人善说,认为她选人只有姚崇三数人可称,“然此只属偶然性而已。”全面否定了武则天。

吕先生在其两卷本《隋唐五代史》中把武则天说成“暴君”。说她滥刑、任酷吏,也否定武则天能用人。

除上述史学家专著外,专家学者在报刊上也发表了许多评价武则天的文章。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二日,罗元贞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武则天批判》一文,认为“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有积极作用”,指出她外抵突厥、契丹、吐蕃进 ,客观上保护了人民安全;内政并不黑暗,且有新的政策。还辩驳了旧史所谓武则天死亲生女婴的事件。

一九五九年,吴泽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关于武则天在历史中的问题》一文。认为“初唐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皇权和新兴地主对世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武在其当政的五十年中,坚持太宗、高宗的反世族斗争的政治道路,获得了巨大胜利;克服矛盾,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了一大步,其政策对维护国家长期的和平统一,对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改变传统的学术思想,促进了诗歌文学的发展,在教育、学术思想和文学方面,起了革新推进作用,为其后的“开元之治”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因此武则天在唐代前期和太宗、玄宗同是中心人物,是中国历史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九六二年汪钱先生在中央党校作的学术报告中,也肯定武则天的政策在客观上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后来的唐玄宗顺着武则天的路子走,才在历史上出现了“开元之治”。

一九五九年,上海越剧团在上海、北京等地演出了《则天皇帝》一剧,首次在文艺舞台上把武则天刻画成正面人物,对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在史学届也引起了讨论。同年,《文汇报》第一版以《武则天应是正面人物》为题,指导了史学家伯赞、吴晗、吕振羽、尚钺及文学家田汉等人的看法。他们对越剧的上演表示赞同和高兴。肯定地评价了武则天。

一九六0年,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剧本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对武则天作了总体评价,给了高度肯定。这一问题更受到学术届的普遍注意和重视。之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武则天在历史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的动态指导,系统地介绍了诸家观点。

吴晗同志曾多次在讲话和文章中肯定武则天。他所:“从唐中宗起,陆贽、李绛、宋洪迈、清赵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则天,对她的评价很高。”他批判了历史对武则天的攻击,认为武则天是巩固发展了这一基础,没有武则天起作用的的五十年,也就没有玄宗的“开元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对唐朝的历史,对祖国的历史都起了作用,是应当肯定的”。

应当指出,史学界在肯定武则天的同时,对她任用酷史,大肆杀人,崇信拂教也作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她是一个封建时代的专制君主,是人民的统治和地主阶级最高政治代表。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学术讨论被迫中断,江青一伙打着“批儒评法”的旗号,肆意篡改历史,对武则天的评价失去了学术意义,他们极力美化女皇帝,为江青篡党窃国制造舆论。粉 “四人帮”后,史学届在批判影射史学的过程中,重新开始了武则天的评价。

在如何平静武则天是非功过的问题上,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否定的历史人物。熊德基先生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认为:武则天以阿 奉承的手段骗取信任,当上皇后,掌握大权;培植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用两面派手法扩大权势消灭异己;任用酷吏实行恐怖政策,崇信宗教,愚弄人民;失掉安西四镇,危害国家的统一。总之,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全面倒退,使“唐朝的全盛时期的到来,比两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还有的同志补充说:武则天打击士族不具有调整生产关系的关键意义,因此不能把这看成她的功绩。又指出她的破格用的人是帮她铲出异己的酷吏和拥护她称帝的小人;她并没有缓和高宗以来的阶级矛盾,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激化。他过大于功,是一个否定的历史人物。

另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应当肯定。她继承了唐初“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的省徭役,不夺其时的政治方针,比较重视农业和平,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因此,社会经济上升,人口增长。同时认为,她是注意破格用人,知人善用的,不仅在当时,也为开元初保留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还认为,她在巩固封建国家边防,改善唐和边疆民族关系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此外,她还保持了唐太宗的纳谏作风。在她当政时期,阶级矛盾还是比较缓和的,贞观以来的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对开元全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上,我们粗略地介绍了现代人对武则天的总的评价,不难理解,武则天身后的褒贬是颇多分歧的。人们对她毁益不一,至今仍在争论。由于她处在贞观、开元两个“治世”当中,对于唐初这段历史究竟是使之发展还是促其倒退,不仅关系到如何评价武则天的历史作用,也涉及进一步探讨唐初社会发展线索的问题。因此,这一总是尚有待史学界进一步展开讨论。参考资料: www.gy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