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忽必烈比文天祥要大20多岁啊

文天祥死后留在衣袋夹缝中的绝命词足能说明一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从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毕竟不是洪承畴,一个是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一个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
  襄阳沦陷的时候,参与守城的范天顺仰天叹息:“生是宋国人,死是宋国鬼。”就在他所守卫的地方自缢而死。
  牛富,守卫襄阳五年,移守樊城,两城六年不被攻破,牛富也有不少功劳。“城破,富率死士百人巷战,死伤不可计,渴饮血水。转战前,遇民居烧绝街道,身被重伤,以头触柱赴火死。”副将王福见牛富死,叹息说:“将军为国而死,我怎忍独自偷生!”也跳进火中自杀。
  边居谊,防守新城。吕文焕派人来劝降,边居谊命令伏弩乱发,射中吕文焕三箭,“并中其马”,马倒下了,几乎被俘的吕文焕,在兵士的救助下换了一匹马逃走。每当招降的人来时,边居谊都回答说:“你们想得到新城吗?我誓死守卫这里,你们怎么能得到呢。”吕文焕指挥部队攻城,边居谊把家中财产尽散将士,往来督战。当黄昏来临时,敌军攻破城楼,大火蔓延到民居,边居谊见大势已去,回家拔剑自杀未遂,随即投进火中死去。
  陈炤是朐山县的长官,蒙军南下进攻常州,常州长官赵与鉴跑了,有人对陈炤说:“现在逃难有了理由啊。”陈炤回答:“乡邦沦没,怎可坐视,与其偷生而苟全,不若死之愈也。”于是,积极准备防守。蒙军杀到,血战城破,陈炤带兵巷战,家人对他说:“城东北门围未合,可走常熟到临安去。”陈炤说:“离开这里一步,就不是我应该死的地方!”正午时分,敌兵来了,陈炤牺牲殉国。
  王安节,年轻时就跟随他父亲王坚守合州,并立下了战功。1275年,贾似道溃师芜湖,列城皆降,不降者亦弃城而逃。王安节后来再守常州,蒙兵破其南门,安节挥双刀率死士巷战,因臂伤被俘虏。有人问他叫什么,王安节呼曰:“我是王坚之子王安节!”来人劝他投降,被他一口拒绝,蒙军将他杀害。
  尹玉,跟随文天祥抵抗蒙军。战斗中许多部队溃败了,只有尹玉残军五百人仍在殊死战斗。尹玉手刃数十人,“箭集于胄如猬毛,援绝力屈”,于是被俘。蒙军把他活活打死。他被俘后他的残部仍在夜战,直到死亡没有一个投降的。
  李芾,是在东方拜占庭沦陷时不可不提的名字。
  李芾的高祖李升曾中进士,为吏有廉名。1127年,金人攻破开封,用刀锋逼迫李升的父亲,李升上前捍卫他,与父亲一起牺牲。当蒙军攻取鄂州时,李芾为湖南提刑。贾似道兵溃芜湖,李芾接任潭州长官兼湖南安抚使。湖北州郡皆已投降,他的朋友劝李芾不要去,李芾哭泣说:“我岂能只考虑自己的安危?我深受国恩,只能以家报国。”此时正逢李芾爱女死亡,他在悲痛中毅然前往。
  1275年7月,蒙军兵临城下,潭州兵员已经调用尽矣,敌人的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李芾仓促招募了一支不满三千人的队伍,誓死抵抗。10月,蒙兵攻西壁,李芾亲冒矢石督战。城中箭尽,李芾命令收集民间羽扇,制成箭具。苦于食无盐,李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余盐作为补给。在战斗中负伤的人,李芾亲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尽管守城将士死伤渐多,但人们仍在浴血奋战,捍卫家园。有来招降者,李芾一概杀之。
  12月,城围益急,诸将哭泣请求:“形势急迫,我们可以为国而死,但城中老百姓怎么办?”李芾骂道:“国家平时厚待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你们必须死守,再有动摇军心的我先杀了他。”
  这一年的除夕,蒙古大军登城,尹谷及其家人自焚,李芾祭酒纪念他。在国破家亡的前夜,这些东方拜占庭人——南宋的精英贤达表现出了对祖国和家园无尽的热爱。那一夜,李芾留宾客和部将共进晚餐,当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这是东方拜占庭人最后的夜宴,当宾客与部将离开后,参议杨震投向园中的池塘自尽。
  李芾命令他的部下沈忠:“我已经尽了全力了,现在应该是死的时候了,我的家人也不应该被俘受辱,你可以全部杀了,而后杀我。”沈忠伏地叩头,推辞说“不能”,李芾坚决命令,沈忠哭泣着答应了。在李芾的家人喝醉之后,沈忠将他们一一杀掉,李芾也引颈受刃。随后,沈忠纵火焚烧了李芾的居所,回家把自己的妻子孩子杀掉,再次来到大火燃烧的李芾住地,自刎而死。李芾幕属顾应焱、陈亿孙都自杀了。潭州百姓听说后,很多人举家自尽,因为投井自尽的太多,城无虚井,在树林中上吊自杀的也比比皆是。
  李芾视死如归,用生命换回了自由和尊严——决不屈服做异族奴隶。同时,他也有着中国式的智慧,他早就知道死亡是无法抗拒的,刚到潭州时,就让一个儿子离开了潭州,并对他说:“让你活下去,是为了保持血脉和香火!”
  或许,中华文明千年不绝,总是在游丝命悬的时候能够续命,与这种智慧有关?!
  你可以想象潭州城被攻破时人们悲壮决绝的场景,城内满是火光和尸体,人们以这样的勇气书写了捍卫自由、不做奴隶的决心!
  可有当代中国人知道这一幕?犹太人几百死士在一个山冈绝地抵抗罗马人多年,最后全都自杀的故事,在荧屏上可以看到,在书卷中可以读到,他们为自由而死的勇气感动了千年时空;而古中国的潭州城为了自由而悲愤抗争,从容赴死的这一幕,可曾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荧屏上看到的多是飞舞的辫子,多是奴才的请安声,多是长跪的一个王朝的背影。
  “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我们只能从南宋诗人郑思肖《咏制置李公芾》的诗篇中去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去想象当时的悲壮。
  这种“仰面青天哭断云”的时刻,不是第一幕,也不是最后一幕,历史还会在1644年重演,但举家自杀的自由抗争精神,在后来的历史中已经稀薄乃至难觅踪影了。
  赵卯发,在池州供职。蒙兵渡江,池州守卫长官王起宗弃官而去,赵卯发代理执掌州事,“缮壁聚粮,为守御计”。第二年正月,蒙兵至李王河,赵卯发知道守不住了,于是摆下酒席招待亲友,与他们痛饮诀别。赵卯发对他的妻子雍氏说:“城池就要被攻破了,我是防守者不能走,你先走吧。”雍氏回答说:“你要做忠于国家的男儿,我就不能做忠于国家的女子吗?”赵卯发笑道:“这怎么是女人能做的呢。”雍氏说:“那我就在您前面死。”赵卯发笑着制止了。
  2月,敌兵逼近池州,赵卯发早上起来在桌上书写道:“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节义成双。”又写诗告别兄弟,与雍夫人穿好衣服,一起自缢在从容堂。从前赵卯发建此堂时,名“可以从容”,等到兵临城下,他领客人到堂中,指着所题匾额说:“我必死在这里。”客问其故,赵回答:“古人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这几乎就是先兆了。”
  唐震,饶州长官。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投降,大兵进攻饶州。蒙军派使者劝唐震投降,唐震呵斥道:“我能忍辱偷生背叛国家吗?”城中少年被唐震的话激励,杀了使者。当敌人攻克饶州,唐震的仆人请求:“事情危急,番江门敌人还未占领,现在逃生还来得及。”唐震骂道:“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要听你的话得不死,城中百姓死,我有何面目活着?”左右不复敢言。敌人来后,把笔墨铺好,让唐震签署投降书,唐震掷笔于地,宁死不降,遂被杀害。他的哥哥唐椿和家人也全部遇害。
  赵淮,与蒙军作战兵败,被俘虏到瓜州,元帅阿术想让赵淮招降李庭芝,并许以大官。赵淮假装许诺,到扬州城下,大呼:“李庭芝!男子汉死就死了,不要投降!”元帅阿术大怒,把赵淮杀害,弃尸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