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铁生的散文有感

  相对于世界的博大,宇宙的永恒,无论怎样伟大的人物,也会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你多么成功,都会成为匆匆而居的过客,尤其是在史铁生《我与地坛》里得到了升华,史铁生的散文大多关于生死、命运、苦难的探索,因此充满了浓郁的哲学味道和蕴含了深刻的理趣,等待我们一起去发掘、揭开史铁生散文理趣的神秘面纱。

  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整篇充满了富有哲学意义的理趣色彩,对生命有着非同常人的认识,不在仅仅的满足和停留在对生活、梦想的探求,而是转向了对未知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和哲学思考之中。文章写的也比较的随性、自然,源于内心世界真的看开和走出欲望的泥淖,既洒脱又解脱,读者看了之后,超凡脱俗。不但可以摆脱心灵的束缚还可以正视自己惨淡的人生,是超然物外的执着情怀,更加坚定了通往成功的人生目标,既符合现实实际,又避免了永恒的痛苦和迷茫。

  此时此刻的史铁生,是凤凰涅槃之后的史铁生,是不会被困难打垮的史铁生,已不在急于探索人生的方向和梦想实现,而是通过构筑精神家园在深化生命哲学意义,在另一篇散文中《好运设计》中也可以体现精神家园是虚构缥缈的东西,只有在不断的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才会冲破绝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享受追求的过程,体会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把一个必将到来的事实变成神秘探索的过程,变成你创造出独特自我境界的过程。在沿途中寻找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等待命运的宣判结果,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凝聚了厚重的笔力诉说了生与死的经历与思考,以残疾人特有的思想角度自我解剖生死,与死神反复较量所表现出对生的热爱和对死的坦然面对。地坛承载了他的未知生命力,也彰显了史铁生的痛苦和无奈;对于史铁生来说:死是上帝对每个人最公平的馈赠礼物,一个人出生了,是不可辩论和争执的事实,死也是一样,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解决了死的问题,其实死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那接下来就是如何生以及让自己生存更好的话题了。

  人生来谁想死?可上帝馈赠了生存的权利始终要收回,这恐怕是人间最公平的事情了。在史铁生的散文《我21岁那年》中突降厄运,使青春年少的他有了天崩地裂般的毁灭,从生与死之间命运仿佛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也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想要以死来直面惨淡的人生,是母亲的温情和文学的魅力平复了他躁动的心灵。凤凰涅槃之后,思索生的意义便至关重要,开启了深刻的人生思索之旅。遇见地坛恐怕是史铁生一生最幸运的时刻了吧!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除了地坛作伴、除了行走地坛之外,他想不到宇宙中可以容身之地。在地坛中同时感慨宇宙的浩瀚和岁月的无情之际时,却无奈地发现改变不了四季的轮回和生死的安排,只能随遇而安地寻找生的机遇,才能够超越和战胜困难。彻悟生死的史铁生已经明白,人生的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他对死亡不在恐惧和着急,从渴望死到勇于生,史铁生实现了精神的自我救赎。

  对于史铁生的欲望,其实称不上欲望,只是一种得不到的追寻!我们暂且的称之为理性的欲望吧!在史铁生的多篇散文中多次提到欲望,可见他想通过实现欲望来完成探索人生,人活一世,草活一秋,皆是为了内心的欲望而付出所有的努力,而没有希望的欲望,则包含着无尽的痛苦和无奈。史铁生的再《我与地坛》中多次表达拥有健康躯体的美好愿望,希望像刘易斯一样奔跑、跳跃、自由的亲近大自然;他甚至在《足球》中也含蓄的祈祷上苍,若有来世,盼望能够驰骋球场,然而仅凭史铁生的生理条件无法满足健康的欲望,这必然带来了痛苦体验和加深了人生的感悟,不断的激发创造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摆脱欲望的束缚,彰显生命价值的力量,超越欲望和困境。

  史铁生的的思想主要寄托于文学作品的表达之中,因此比一般人更加能体验到孤独的苦楚和无奈,《秋天的怀念》中当母亲的突然离别之后,留下他孤身一人推着轮椅欣赏秋天的菊花,该是何等的凄凉!在散文中史铁生大量运用心灵独白、以及自言自语的方式来诉说内心的情感,因为他太独孤了,在远离尘嚣的地坛中,人与人都缺少了心灵的沟通和根本的信任,在繁华的都市之中到处充满了算计和尔虞诈,因此作者享受内心的孤独,甚至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孤独、寄托孤独,更把孤独当成一种享受,一种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深度。作者以超凡脱俗的姿态屹立于地坛之上,宁静的思索世间万物的繁杂,就作者所处的高度和思想深度而言,以一位旁观者的老人沉着冷静地面对孤独的发问;内敛沉静的思索人与人关系疏远的潜在原因,作出深刻的批判和反省。

  当作者在《我21岁那年》中无可奈何的因为疾病躺在医院的床上,面对周围的寂静和平淡,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呼唤喧嚣的到来,不住的疯狂回忆那年春暖花开,挚友结伴而行的天真与快乐,看透了人世间的浮华与沧桑,就是在这样的孤独环境中,作者才思索到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何?每一个人在被太多的规矩束缚,人与人产生了距离和隔阂,作者真诚的呼唤真诚的交谈和心灵的沟通。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只能无奈的独处地坛,孤独的内心无人问津和想法无法实现,作者只能借助笔下的文字和填满孤独,在孤苦无依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与孤独结伴同行,相依为命。正是在孤独的地坛中,作者日日与孤独相伴,享受孤独时刻文学创作的灵感迸发,才创作出无与伦比的优秀散文作品。

  困难是无奈的且无法改变的,人只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史铁生既相信命运的神圣不可侵犯又想改变命运,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文学去改变命运的束缚,甚至想挣脱命运的枷锁,在史铁生面对困难的时候,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过程中经历的苦难和风景,这是一笔珍贵稀有的财富,而不仅仅去过于在乎结果。他在逆境中不断的使自己内心充实,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进入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史铁生喜欢足球,却无能为力;史铁生喜爱生活,生活却给了他苦难;史铁生在不断与灵魂的碰撞中才点燃了文学绚丽的火花,在他的散文中也曾透漏:其实生活和球赛一样,也有固定的规则和裁判,你不努力自然会出局;也会给你各种障碍和困境让你超越,你不勇往直前、不努力、不奋斗,连自己都战胜不了?怎么迎接生活的挑战?我们更要享受奋斗过程的艰辛,不必在乎结果和目的。

  对于上天逆境的安排,史铁生不仅义无反顾的接受,而且当作是一次机会、一次挑战,是命运对自己的考验,不但可以体验战胜对手的快感,更加会增加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学着接受困苦和挫折,心平气和的与他谈判,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他自然就会离开你。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到: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有了丑陋,漂亮怎么维系自己命运呢?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见到一对小兄妹,妹妹很漂亮却又智力缺陷,为什么不让它既聪明又漂亮呢?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也曾提到:如果上天把好运都降临到一个人的身上,他为什么会觉得不快乐、不幸福呢?其实解决这样问题很简单,因为没有痛苦的体验,就不会享受不到快乐幸福的滋味,没有残缺就不会完美,只有不断的将自己的不完美不断弥补才会更加完美,相反如果你很完美,便会骄傲自满,到最后甚至都会变得不完美。

  长期患病的史铁生深刻的领悟到幸福的内涵,他是一个对直立行走渴望无比之人,也许就是自己长期在轮椅上;生病之时的痛苦体验病痛的折磨才会倍加珍惜健康的来之不易,这样想来,上帝对自己是公平的,上帝给自己超乎常人体验幸福的滋味。

  二十一岁那年厄运太突然了,当时作者还是一位充满理想的翩翩少年,谁曾想到下半辈子就要与轮椅为伴,年少轻狂的他无论怎样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为残疾,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在生存的绝境之时,他苦苦思索生存的意义,他也不止一次的想到死亡,只是为了母亲和心中的文学梦想,他还是选择了一人坚强面对人生,唯一活下去的理由恐怕只有写作的吧!他在地坛中思索怎么能够更好的活着,怎样才能不那么快死去?

  失去了双腿之后,更加的忧郁和彷徨,找不到有价值的人生追求了,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不仅失去了健康身体的同时也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机会,可是他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命运越想把他打倒,他偏要活的更加精彩,于是他不断的挑战困境。在《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它超越了对梦想的追求和停留在现实的角度,把个人对健康的向往转化为鼓励民族大众的贡献上,他通过散文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