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文言文

1、望木瓜山 唐代: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译文 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

身在磨空异乡内心本已酸楚,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2、早睡 宋代:释文珦 天寒常早睡,不待日光敛。

恐碍山猿入,柴门未尝掩。 落叶打窗鸣,枕间疑雨点。

起视西峰头,月残星闪闪。 译文: 天气经常很早睡觉,不等太阳落山。

害怕妨碍山猿进入,柴门从来没有关上。 落叶敲打着窗户,枕间好像有雨点。

起来看西峰头,月残星闪闪。 3、早起五言三韵 唐代:韩偓 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

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 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译文: 万棵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庭院花风雨多,寂寞如村坞。

依依官渡头,晴阳照旅行。 4、早睡 元代:甘泳 病来贪睡早,推月出山前。

月色不相舍,小窗还自妍。 译文: 生病了就想早点睡觉,推算月出山前。

月光不相舍,在窗户前独自美丽。 5、石遗示早睡早起二诗 其二 清代:郑孝胥 闻鸡待旦已为常,早睡翻成减睡方。

记与壶公论夜色,四时霜月抱冰堂。 译文: 听说鸡等天亮已经很平常常,早点睡觉翻成减少睡方。

记得与壶公讨论夜色,四时月亮抱着冰堂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途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烂游握十助教》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

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早起》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可怜寒食街中郎,早起著得单衣裳。

——《春来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沈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南乡子·晨色动妆楼》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不避晓行并早起。此情都为你。

——《谒金门·山共水》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抚诸仙,早起劳卿过耳。——《惜奴娇·紫云绛霭》 年代: 宋 作者: 巫山神女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年代: 唐 作者: 方干 幽人早起赴池亭。看初日、照娉婷。

风盖露珠倾。——《太常引·幽人早起赴池亭》 年代: 元 作者: 许有壬 早起阶前雪,萦丛压竹欹。

——《缘识》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早睡早起对皮肤好,能够增加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

早点休息常见的古文说法有早日安寝,比如说“天色已晚,早日安寝”。

而晚安这个说法在古代已经有了,但是也有就寝,安寝,安歇这些说法。

“安”指“平静,稳定,安定之意。“寝”指在床上睡觉,或病人躺在床上,不一定睡着。“歇”则指停歇;休息之意。

扩展资料:

早睡早起的好处:

1. 减少抑郁症

常年早睡早起的人,生活习惯更加规律,性格更加乐观开朗。而那些长期熬夜的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并且精神不是很好。

2. 精力旺盛

早睡早起的人,工作效率更高,头脑更加灵活,更容易投入到工作与学习当中。

3. 幸福感

习惯早晨起来的人,情绪更加积极向上,感觉良好,有更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生活动力。

4. 待人更温和

社会中有一种人的性格称为黑暗性格,其实这种性格特质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联。人体从睡眠中醒来,如果可以适当做点运动,提高机体血液循环,就可以避免出现黑暗性格,待人更加温和,对健康也有帮助。

孙真人枕上诀(元 陈元靓) 清晨一碗粥,晚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且莫贪 *** 。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反覆。 火艾漫烧身,争如独自宿?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 摄生格言(清 金缨)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 胸怀欲开,筋骸欲硬; 脊梁欲直,肠胃欲净; 舌端欲卷,脚跟欲定; 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真常子养生诀(宋 温革) 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魂自安。 夜漱却胜朝漱,暮餐不若晨餐。

耳鸣直须补肾,目暗必须治肝。 节饮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

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 养静箴言(清 王之春)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静,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宠辱不惊,动静以敬(清 金缨)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心平气和,斯为载道之器(清 金缨)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器逆。

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

急遽则气耗。 是惟心平气和,斯为载道之器。

人生一世吟(宋 邵雍)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 中间一百年,做得几何事? 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 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笑一笑,少一少(明 胡文焕) 笑一笑,少一少; 恼一恼,老一老; 斗一斗,瘦一瘦; 让一让,胖一胖。

祸恶(明 高濂) 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非贤,莫交; 多饮多食之弊(明 陈继儒) .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

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食辛则气散。 多咸食则气短,多甘食则气积。

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 十忌(清 徐文弼) 忌早起科头,忌出汗扇风, 忌阴室贪凉,忌灯烛照睡, 忌湿地久坐,忌子时房事, 忌冷着汗衣,忌夏月凉水抹簟, 忌热着晒衣,忌久观场演剧。

【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

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