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是什么样的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书法)。另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处“三希堂”,藏有《快雪时晴帖》。

三希堂内仅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乾隆御书“三希堂”匾名,“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分别张贴在御坐的上方和两旁。低炕墙壁上五颜六色的瓷壁瓶和壁瓶下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被对面墙上落地大玻璃镜尽收其中,小室立显豁然开朗。此外,小室隔扇横眉装裱的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墙壁张贴的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的《三希堂歌》以及董邦达的山水画等,更为三希堂增添了无限韵致。

三希堂不仅以储存三希墨宝而闻名于世,同时还陈设有大量当时制作的极为精致的工艺品和文房器具。高雅与精致始终充溢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观者在欣赏赞叹之余无不流连忘返。三希堂始于乾隆朝,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任何变动,至今仍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