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奕诗

趣谈古人奕棋诗
□ 向志宏

琴棋书画被中国古人称之为“四雅”。古人们围绕这“四雅”吟诗赋文的不少。其中,很多诗人爱下棋,不少棋手爱赋诗。于是,流传下来很多情趣盎然的“棋诗”。
唐玄宗有一次和宰相张说下围棋,正好李泌入宫进见,唐玄宗要张说试一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就借“下棋”一事出题,要李泌作诗《咏方圆动静》,并且自己先作一首:
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略加思索,随即也作一首: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呈才,静如遂意。张说的诗以当时的棋局做比喻,概括了下棋的特点,既逼真而又传神。李泌的诗却从当时的下棋扩展开去,引申到行义、用智、呈才、遂意几个方面去,蕴涵丰富,使人能从中领会到深邃的哲理。
诗人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中的一首云: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这首诗写的是下围棋。因为没有公事要办,也没有客人来访,就坐在席上较量一下棋艺。下棋人忘掉了世界,忘掉了自己,好像轻盈的蛛丝,悠悠地飘扬在天空,由于冥思苦想,凝神不动,好像蜕化的蝉壳,挂在枯干的树枝上,全身仿佛僵化成一个无生命的躯壳。如果像湘东王那样只有一只眼睛看不清楚,那就真的甘心就死(梁元帝萧绎曾为湘东王,盲一目,后被西魏俘杀)。棋局像天下中分,双方各占一定的地盘,那还是可以相持下去的。下棋入了迷,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连参星横斜、月亮西落,已是夜尽天明都不知道了。全诗都扣紧“棋”来写,艺术技巧很高。诗人所写《弈棋二首》的另一首是: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罇。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这首诗把下围棋称为“坐隐”、“手谈”,含有娱乐、消遣之意。这是下棋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它也是比赛,是必须认真对付的。全诗也着力写了下棋的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和棋局的胜负。
诗人、政治家王安石有一首有关下围棋的诗《和叶志远直讲》云:
莫将戏事损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
诗人认为不要把为了娱乐、消遣而下棋看得过于认真,以免有损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可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那样就不会有伤身体了。当棋局结束收起黑白棋子的时候,一盘棋的较量又有什么亏损、功成呢?王安石的棋艺不高,与人对局经常不加思考就快速落了,棋快要输时他就把棋子收起来,说:“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王安石的棋艺虽然不高,但仍是一位棋迷,一天他与薛昂下棋,两人打赌:谁下输了罚写梅花诗一首。结果薛昂输了,但他苦想了许久也写不出来。王安石没有办法,只好代他写了一首。后来薛昂到金陵去做官,知情者就此事挖苦他道:
好笑当年薛乞儿,荆公座上赌新诗。而今又向江东去,奉劝先生莫下棋。
明代学者、文学家杨慎十二岁时,一次观看父亲杨廷和与友人奕棋,奉父命即席写成一首诗:
兵卒冲千里,将军座九宫。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士相维城国,江河无堑雄。笑度几番局,月白映日红。

这首诗集中地描绘了下象棋时紧张激烈的形势:将军纵观全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兵卒勇往直前,横冲直撞,奋勇争先;车马相士冲破险阻,奋力据守,各逞其能。充满了激烈的战斗气氛。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据说年轻时也是一位棋迷,一次因贪下棋,竟忘了回家吃饭。他父亲一气之下夺过象棋扔于河中。王守仁面对随水飘流的棋子,伤感地作了一首吊棋诗:
敲棋终日兴偏悠,岂道今朝结父仇。兵卒下河车不救,将军落水士难留。马行千里随波去,象渡三江逐浪流。炮响一声惊霹雳,卧龙投起白云浮。
这首诗构思巧妙,通过对棋子的凭吊,逼真、传神地刻画出一位棋迷焦虑不安的神态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这首诗写的是象棋的“下棋迷”,另外还有象棋“看棋迷”的诗。
清代诗人袁枚写了一首《春日偶吟》: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诗中描绘了一位看棋迷全神贯注的形象,刻画了棋迷有时欢欣有时焦急的心理状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