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说的是什么典故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典故为: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 食荔枝二首·之二》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苏轼的其他关于荔枝的诗文: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新年五首》、《赠昙秀》、《〈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和陶归园田居》、《食荔枝二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惠州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