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国风·秦风·黄鸟

先秦佚名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赏析

  诗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为三层来写。首二句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解释,“棘”之言“急”,是语音相谐的双关语,给此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为全诗的主旨定下了哀伤的基调。中间四句,点明要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当权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秦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

  诗的后六句为第三层,写秦人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惴惴其栗”一语,就充分描写了秦人目睹活埋惨象的惶恐情景。这惨绝人寰的景象,灭绝人性的行为,使目睹者发出愤怒的呼号,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歼我良人”。这是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时代的质询。“如果可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愿的啊!”由此可见,秦人对“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针虎,重章叠句,结构与首章一样,只是更改数字而已。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尽管此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猜您喜欢

黄山玉兰

明代方大冶

深谷名花何处移,森森玉树媚清漪。国真漫拟猗兰操,香色还同冰雪姿。

山气凝寒开独后,灵根穿石意偏奇。与君采折??琼佩,独笑傍人应未知。

赠某

明代岑徵

自从泰岱归罗浮,气化乘除几度秋。武陵溪路今已杳,暂作安期海上游。

沉默知君甘小就,一斑聊见回天手。陆通任意且狂歌,陶令寄情诗与酒。

逢君如与虚舟遇,虽有褊心人不怒。行止原无忤物肠,沉酣累出惊人句。

神仙自古好琼浆,青莲居士吕纯阳。巴陵楼头采石畔,至今千载流风扬。

有凤有凤雌与雄,和鸣一对栖梧桐。七十年来琴瑟好,饮酒偕老同齐风。

盛德由来多寿祉,四株琼树光照地。年年膝下舞斑衣,福泽如斯称足矣。

今岁后先开寿域,跻堂献颂纷嘉客。长谣短咏集珠玑,何以拟之松与柏。

君不见苍虬百丈干青冥,上有兔丝下茯苓。青葱三见蓬瀛浅,似尔千龄更万龄。

立春三首

宋代张耒

天上春来谁报人,江山气象一时新。
懒将白首簪幡胜,寿酒三杯慰逐臣。

忆王孙八首 其七

清代奕绘

小园一雨便成秋,枕簟凄清思旧游。梦到苍茫东海头,水悠悠,沙岸题诗今在不。

槎江夜月

明代陈奎

灵源一派自银河,千古横槎照碧波。玉兔光澄天上魄,金鳞戏跃水中梭。

壮年别去乡心切,清夜追随逸兴多。为问汉廷贤使者,当时胜览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