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抒情 思乡 愁苦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0年(天宝九年)。当时,诗人供职于高仙芝幕府,不受重用,因而心情压抑,此时诗作中大都有思乡之语,这一首为其中最沉郁、伤感者。

  首联两句以鲜明对比来说明离家西行已越发遥远,返回之期更是渺茫,只能在极度思乡之时偶尔回首而已,可是行程仍然继续往西,那种无奈与沉痛扣人心弦。颔联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景物的重复单调,使诗人在无聊的旅途中,更增对家乡的怀念。颈联极言时间之延滞,路途来回之遥远,表明诗人对域外生活已经十分厌倦,如此则更见思乡之苦,思乡之切。尾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不到一年就头鬓斑白,可见其受愁思煎熬之深。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冬日刘平子周献之过访留宿秋兰阁分得壶字

明代伍瑞隆

八年不相见,一棹此招呼。山水情俱远,琴尊兴不孤。

论诗投玉案,把酒对冰壶。信宿莫辞数,心期不可无。

秋夜宋希仁同吟松风阁有感

宋代薛嵎

相逢长日坐如痴,瘦得吟肩耸过颐。
天意复生郊岛在,人心自逐古今移。
高秋月色行松顶,半夜山中读楚辞。
此道若无千载后,尘昏何处照妍媸。

凤凰台上忆吹箫 别绪

清代吴绡

似梦如云,堪怜聚散,魂销烟雨汀洲。见锦帆高举,去也难留。

可惜酒浓春暖,阳关唱、一霎成秋。黯然别、无言有泪,半晌低头。

休休。归期知记否,枉自凝眸。叹凤箫声远,空忆绸缪。

惟是多情月姊,应照我、两处悠悠。悠悠处、柔肠宛转,寸寸离愁。

送新昌潘公

明代徐渭

北斗声名重二京,东朝保傅谢初荣。百年华发晞三握,一日朱轮送满城。

渐喜河冰仍绿水,稍闻乡雪盛黄精。快帆定落归心后,客梦几番天姥青。

曹大家

元代杨维桢

曹大家,博文善著书。著书岂独识闺壸,祸辙使我元舅归先庐。

大家大家丈夫妇,如何我兄固,不能劝元舅,白首同归死囹圄。

太后母,新野君薨邓骘乞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