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卢令

先秦佚名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赏析

  关于此篇诗旨,历来看法不一,今将几种主要的说法列举如下:一、刺荒说(《毛诗序》:“《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好陈古以风焉。”)二、刺以色取人说(牟庭《诗切》)。三、女恋男、女赞男之说(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袁梅《诗经译注》)。四、猎歌说(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五、赞美猎者说(王质《诗总闻》、朱熹《诗集传》)。今人多从第五说,当以此说为是。

  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实在看不出诗中有“陈古以风”之意,也看不出“词若叹美,意实讽刺”(方玉润《诗经原始》)之类的暗讽手法。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就倍加赞赏,此诗中的猎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选取狩猎这一常见习俗,对猎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进行赞誉,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诗人审美眼光独到之处。

  此诗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实到虚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即物指人,意态可掬”(陈震《读诗识小录》)。“令令”、“重环”、“重鋂”,是写犬,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黑犬在猎人跟前的受宠貌和兴奋貌,猎犬在跑动中套环发出的响声等等,这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狩猎时的气氛。陈继揆《读诗臆补》云:“诗三字句,赋物最工。如‘殷其雷’及‘卢令令’等句,使人如见如闻,千载以下读之,犹觉其容满目,其音满耳。”对“卢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则是写人,在夸赞猎人英姿的同时,又夸赞猎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这样看来,诗中所赞美的猎人,是个文武双全、才貌出众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观者(包括作者)的羡慕、敬仰和爱戴。从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从当时所崇尚的民风看,也是可信的。

猜您喜欢

和德华杭州游西湖

明代王云凤

把酒同登山外楼,海天风雨净初收。彤霞晚接芙蓉水,娇鸟春随歌舞舟。

鱼蟹行边皆可买,园亭到处不嗔游。东南胜地西湖景,暂得逍遥一遣愁。

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宋代卫宗武

我祖藏北山,昔尝产紫芝。
庵以此得名,且将二百期。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
一朝地阐灵,枯槁生神奇。
晔晔根干间,挺秀分三枝。
采者不善护,犹惜其一遗。
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
岂殊子间韶,不图乐至斯。
第嗟鲁获麟,所出非其时。
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
独思避世士,商岭其在兹。

闻亲征一首

宋代刘一止

十万貔貅同日出,君王英武古无双。而今将士争豪甚,为报胡儿莫觑江。

久泊

明代郭之奇

兀坐香浮几,栖迟积所思。惯于舟作室,宛在水之湄。

独有春邀伴,忽忘已谓谁。痴来不可解,去住浑皆疑。

渡江观武建军合操

清代郑孝胥

妄人轻召兵,败绩坐不教。十年未可复,士气太凋耗。

此军何所用,身手好年少。谁能结以恩,汤火岂难蹈?

悽伤就步伐,悲愤入腾趠。庶几哀者徒,免为敌人笑。

尚书气不馁,勍略被将校。胡为致词客,戎幕议增灶。

何当出短歌,传诵遍营哨。居然怀国耻,收取毛锥效。

角声尚盈耳,旗影山椒绕。水落舟更迟,横江怜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