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观祈雨

唐代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赏析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李约

[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郑王元懿玄孙,勉子,官兵部员外郎。有画癖,闻一士人家有张璪所绘松石幛子,乃诣购其家,弱妻已练为衣裹。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绘练记。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特精楷隶,并善画梅。又萧字为梁侍中萧子云壁书,李约得之,崔备为之记,约自为赞,又以名其斋。《唐书宗室世系表》、《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图绘宝鉴补遗》、《萧斋记》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送舍弟琎

明代王汝玉

送尔出门去,出门行路难。时方重财贿,孰肯礼儒冠。

沙晚鹡鸰苦,雨凄棠棣残。好营甘旨养,归奉二亲欢。

乱帆

明代屈大均

乱帆争落日,十幅总云轻。势定知风小,飞低与水平。

纷纷无近远,片片在空明。中有楚渔父,沧浪歌几声。

前往焦山历代尊宿真赞 伦禅师

宋代释怀深

一著天衣无缝袄,平常话语暖如春。山蔬纸帐家风在,谁是当年听法人。

秋景 其二

清代黄文仪

玉阶绿荫连枝树,金鼎香开独占兰。喜作坡翁两日坐,未妨康节一身閒。

半捲疏帘邀月色,好开幽径对花欢。柴门静掩苔无迹,味道应须万虑删。

送屈子 其四

明代薛始亨

淩风双鸿鹄,本志青云端。关山多风雨,啾啾摧羽翰。

孤鸿尚冥冥,独鹄思凤鸾。我欲执此鹄,惜哉俦侣单。

缯缴弥四野,前路浩漫漫。我有一樽酒,三尺琴可弹。

酌以忘离忧,奏曲叙馀欢。举杯双泪落,哀弦伤肺肝。

不如重携手,携手向河干。萧萧风振木,长嘶马负鞍。

一为挥手去,肠断徒辛酸。五步一回头,十步再盘桓。

去去各努力,白日衔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