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行

明代孙一元

太白山人愁咄咄,洒泪盈把眼见骨。夜深按剑灯荧荧,出门万里天突兀。

长江老龙作人语,荧惑正照江之浒。短衣蒯缑节士歌,破屋阴风动环堵。

蜀之剑阁国西门,?貐久据扬风尘。竖儒几年秉旄节,民命视同鼎中鳞。

忆昔孝皇养士恩,银章朱绂出入尊。白头至今坐通籍,急难谁肯排天阍。

呜呼此事难再举,君臣大义从斯??。回首欲投烟雾深,钓竿独抱沧溟去。

猜您喜欢

徐州洪苏墨亭书坡老石刻后(有序)

明代李东阳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
,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
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
故于世无传焉。
成化壬辰,予过徐,放舟洪下,畏险岸行,偶见此字,尝
为诗纪之。
又八年庚子,予与洗马罗君明仲校文南畿归,工部主事尹
廷用实理洪事,邀坐苏墨亭,则此石已为君所伐致,置之
亭壁矣。
因与明仲各赋一诗遗尹君,留之亭中。
九月望日。
我昔彭城初泊舟,岸行百步观洪流。
手披荒藓看古石,上有坡翁旧时刻。
沙冲水啮四百年,字画半灭风神全。
我行见此三叹息,此物乃在风尘间。
冬曹尹君真好事,自扫巉岩凿苍翠。
山灵助喜河伯愁,白日骊珠照平地。
孤亭素壁高巃嵸,登堂见字如见翁。
山人在前僧在后,尚忆扁舟游月中。
崖端刻颂唐宗业,水底沉碑杜预功。
直将谈笑为故事,似与百战争豪雄。
高才直节古今少,片石价比千金同。
由来一代不几见,况我异世怀高踪。
凭君一拓数千本,遍使四海扬清风。

登雁山望太常峰有怀所知

明代王恭

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胜槩无期到,幽人何处逢。

仙源云缥缈,秪苑树蒙茸。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拟送巡滇者 其二

明代徐渭

孟密土官争宝井,临安那大反狂酋。两番并属先人抚,一字曾无太史收。

正值同袍巡此地,却嫌泥壁向高头。况无杯酒为侬别,安得忉忉絮所求。

地毡

清代曾习经

醉睡金堂月正明,屧廊来往寂无声。乱霞委地葳蕤惯,巾角弹棋感慨平。

罢舞似怜红锦皱,坠鬟潜觉玉钗轻。夜香不断春微暖,相对调笙到五更。

送北阁林先生之任潼川

明代黄仲昭

先生自是儒中彦,才华磊落人争羡。讲道乡园淑后人,桃李纷纷栽欲遍。

执经我亦曾相从,菲才深荷开颛蒙。有时程门立寒雪,有时马帐谈春风。

徵书忽起冲霄鹗,我亦乘风溯寥廓。相隔云山几万重,相思烟草几回绿。

去年谒选来都城,相逢一笑春阳生。除书忽从天阙降,教铎又载潼川行。

潼川迢迢在何许,落日孤舟发汀渚。心逐瞿塘峡上云,梦残白帝城边雨。

讲堂沈沈白昼长,满池芹藻飘清香。化雨时来一挥洒,教泽到处皆汪洋。

叹我年来日茅塞,那堪复与先生别。后夜仪刑不可亲,梦魂长绕巴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