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上听吹笛

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赏析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高适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华亭杂感 其三

清代元璟

莼丝菰米及时鲜,便拟吴淞买钓船。唳鹤滩声来枕畔,横云山翠落檐前。

谈谐名理青松尘,钞借奇书白玉笺。閒到四贤祠下坐,竹风青冷月孤圆。

忆江南四首 其三

清代华长发

秋日好,天畔雁来初。野稻乍肥思簖蟹,秋风才起买鲈鱼。

黄菊遍庭除。

秋兴八首用马西玄韵 其四

明代孙承恩

莽莽乾坤几陆沉,寥寥宇宙慨知音。松筠不受冰霜妒,霄汉常悬鸿鹄心。

甲第笙歌穿窈窕,边城鼓角助阴森。节催节换频惊速,愁咏愁添转更深。

与王永锡廖敷锡同游三洲岩

明代张吉

仙岩渺何许,宛在碧岑间。我来不惮远,鼓枻湘水湾。

亦有同舟客,荧荧俱妙颜。舍舟入岩际,岩溜方潺潺。

探幽动野癖,窥罅讶天悭。云深隐白日,薄寒侵蒯菅。

时见空洞表,悠悠鸾鹤还。安知峡山里,吏隐非真閒。

芳筵湛清酤,代舞秉长蕳。苍壁多往躅,跻陵忘险艰。

更闻有仙客,炼形依此山。去来骑苍鹿,飘忽难追攀。

我欲见此客,敢辞捐佩环。再拜问至诀,永超生死关。

题杂画 其二 绯桃黄雀

明代程敏政

雨后薰风不动尘,名园生意逐时新。啭枝黄鸟声全变,结子红桃色半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