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苏氏别业

唐代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赏析

  这首诗题写友人苏氏别业园林的寂静、景物的清幽,并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身心两忘,万念俱寂,油然而生归隐之心。

  首联两句概述苏氏别业的清幽宁静,先点明别墅坐落在深山幽僻之处,再抒写自己一到别墅就产生了隐逸之情。叙事干净利落,开篇即点明主旨。以下,就从各个角度写景抒情,具体阐述这个“临幽欲隐”的主题。

  中间四句写景极美妙。高峻辽阔的终南山,充当了这座别墅的门窗。住在这所别墅的人,推开门窗就能尽览奇秀的山色。而那一道从终南山流出来的沣水,它的粼粼碧波映照着别墅的园林。由此别墅主人自然又可以经常观赏青山、园林的秀丽倒影了。这两句描写别墅环境的幽美,依山傍水,境界开阔。巧妙之处是采用借景的手法,借窗户绘南山,借园林写沣水,在小景、近景中蕴藏着大景、远景,这就是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的“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竹覆”、“庭昏”二句从远景转入近景,描写别墅园庭。诗人惊异地看到:遮掩着别墅的竹林,还覆盖着经久不化的白雪;尽管还没有到傍晚,庭院就已笼罩在浓重的昏暗之中。这两句诗,用字非常精炼。“经冬”,表明了这时已是春天;“未夕”,说明这是白昼。“覆”字表现积雪很厚。在春天里,还有那么厚的积雪覆盖着竹林;在大白天里,庭院居然如此幽暗。这景色多么新奇呵,可见别墅所处地势很高,而且周围一定有山崖和郁茂的林木遮挡了阳光,因此特别清冷和幽暗。

  颔联既写了近景,又写了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竹林上覆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奇的笔法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前人对这四句诗评价很高。这四句诗的确写出了新鲜的、不同寻常的深山幽景。“庭昏未夕阴”一句,是自晋宋诗人颜延年《赠王太常诗》中的“庭昏见野阴”一句化出,但二语所写景色侧重点不同。颜诗是从“庭昏”显出旷野之阴;祖诗只写“庭昏”,却以“未夕阴”来烘衬。

  尾联两句总括全诗。“寥寥人境外”,写诗人的感受。置身在这清幽的深山别墅之中,他感到自己仿佛已脱离了尘世,整个身心融入到空阔的太虚境中,一切烦恼、杂念全都消失了。于是,他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听深山中春鸟的啼鸣。全诗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没有声息。诗人在篇末表现自己闲坐听春禽,以声音传递出春的讯息。

  唐代诗评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祖咏诗说:“剪刻省净,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从这首诗中可以见出一斑。

祖咏

祖咏

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沉醉东风·渔夫

元代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写景 抒情 愤慨 淡泊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宋代杨万里

游山不合作前期,便被山灵圣得知。
只等五更倾一雨,三更犹是月明时。

兜上鞋儿 半幅云林之屋纪事,用郑云娘韵

清代冒殷书

花如待客,月似怀人,恐怕负芳时。半幅云林亭畔,蓦地来、密约谁知?

严更动也,远钟鸣矣,心事惹狐疑。却恼座中饶舌,申申詈去还低。

休怜今世,要识前身,曾在鹊桥西。欠了人閒情债,渐渐偿、也费撑持。

浪萍风梗,乍离长别,青鸟倦飞飞。好趁良宵聚首,莫教轻放杯儿。

味梅歌

明代张弼

紫阳先生百世豪,作易本义穷丝毫。梦寐周文见康节,天地心髓难容逃。

遗韵流风在闽建,后学探求如对面。建宁城中我老彭,心如朝阳眼如电。

味易膏腴却味梅,梅花消息易中来。风霜摧改万物息,天地巳复生蓓蕾。

葩含萼裹春都具,雪涧冰崖是何处。忽然绽破一两椒,总领杏桃千万树。

乃知一画微阳新,三十六宫都是春。小无内兮大无外,孰能越此天地仁。

老彭味梅乃如此,岂云甘苦酸辛耳。水曹何郎起山林,玩物适情在至理。

沈吟紫阳和梅篇,清馨齿颊欲流涎。开门正与东风会,一轮皓月当青天。

余鼓琴山中常恨无知音者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乃借大镛韵赋诗一首以写琴中之趣并奉诸君一笑云尔

明代邓雅

天风萧萧吹树林,石泉泠泠清我心。呼儿洒埽旧茅屋,坐石拂拭焦桐琴。

钟期自可听流水,季子何用誇黄金。故人于我喜同调,为君弹作苍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