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摩诘山居即事韵

明代王恭

寥寥人境外,闲坐爱晴晖。谷转猿声迥,林幽鸟影稀。

雨深苔藓壁,潭映薜萝衣。日夕忘机处,孤云去复归。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追次文公先生岁莫燕集韵 其二

明代方孝孺

贤豪居庙堂,四海为兴起。时乎有不遇,淳风化闾里。

用为江河流,处作乔岳峙。所逢异通塞,内省无欣耻。

纷纷夸毗辈,患失诚足鄙。屈身营所欲,易愠复易喜。

人生贵闻道,外物岂真美。千载箪瓢生,令闻传不巳。

刘德秀县丞凡五和前篇仆亦五次其韵 其一

宋代周紫芝

刘侯一诺重,胜获金百斤。秀句忽复出,华名愧微薰。

但怜沟中断,枉错黄金文。君欲强推毂,谁当为解纷。

顾我绝世好,百念独此勤。鹊尾得古制,鹧鸪玩斑纹。

时从孤峦顶,看上秋空云。遂作小方寮,调护留清芬。

忘言聊复尔,念意亦可欣。了知法界中,清静无五荤。

倘非此地胜,是妙数得闻。谁知几席间,中有造化恩。

遂此草木性,一气蒙氤氲。

送别崔寅亮下第

唐代孟郊

天地唯一气,用之自偏颇。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岁晏期攀折,时归且婆娑。
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虬龙未化时,鱼鳖同一波。
去矣当自适,故乡饶薜萝。

新开小轩晁子西有诗以韵答之二首 其一

宋代郭印

平生栖息地,往往旋修筑。为怜双净眼,不肯受羁束。

官居凿小轩,容膝盖已足。于焉得逍遥,内视聊自牧。

廓廓乾坤大,冥冥鬼神服。是心不违仁,如种五谷熟。

乃知穷且贱,未必不为福。朋僚饷新诗,句法惊小陆。

秀色增云山,荣光发林木。何妨曳杖来,斯乐未敢独。

清谈可以饱,岂但蠲烦促。非必酒与肴,佳客始能速。

晚凉步月

明代胡俨

绿槐初着花,芙蓉叶已飞。双燕引雏急,相将辞我归。

伏暑困如酒,凉风忽吹衣。疏星散寥廓,明月照书帏。

芭蕉窗下流萤入,牵牛蔓上莎鸡泣。八荒荡荡清无尘,独望天河月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