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秃山

宋代王安石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寓言 写山 讽刺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唐柳宗元曾作过一篇《憎王孙文》,对别名王孙的猴子大加挞伐,说它们“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王安石这首诗,很可能是受了柳宗元的启发。

  诗写得明白如话,说自己在海上看见一座光秃秃的山,一打听,原来山上住着一大群猴子,只知摧残,不知爱惜,更不知收藏播种,却越生越多,以致山上草木都被吃光弄死,生活没有了着落。是寓言诗,自然有它的寓意。王安石没有像白居易写新乐府那样,直接说明自己作诗意图、所讽刺的对象,后世便自己去寻求解释。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解释说:“这是一首寓言诗,从首句吏役说开,讽谕大小官吏不顾公家的积累,巧取豪夺,终于使国库一毛不留,成为秃山。”这是从传统的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论上展开,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读这首诗,至少还可以从中悟出两点启发与教训:其一,人们必须爱护自然资源,注意培育与发展,不能任意摧残,如同诗里的猴子一样,攀援穷幽,日益侵牟,最终弄得山上一毛不长,受害的还是自己;其二,人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有限,而“生生未云已”、“子众孙还稠”,终将坐吃山空,到后来噬脐莫及。

  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诗在王安石的作品中算不上好诗;从思想上来说,它能引起人们在多方面儆戒,是很可贵的。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会课乾明寺

宋代桑正国

悠悠意得自疏通,寂地因居乐性空。
幽思晓风清迫枕,静听寒雨细沾桐。
修茎竹韵澄玉箫,绿影松垂乱鬓蓬。
俦侣好邀同此适,搜吟得到几匆匆。

送梁叔方行人养病还岭南

明代丘浚

使节行初返,君恩许暂还。聊为六月息,且得几年闲。

白绕飞云舍,青连过海山。自怜家更远,临别忆乡关。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唐代唐彦谦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醉中篇什金声在,
别后音书锦字空。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壶公。
东风狼藉苔侵径,蕙草香销杏带红。

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此山故诗多及之

宋代冯时行

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

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

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

食饱不下床,法身充九垓。破衲一甲子,云閒与徘徊。

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

为雨非不佳,世间多尘埃。预恐为雨罢,归来污苍苔。

宝藏寺雨中

宋代郑会

秋城雨气白纷纷,不见青山只见云。
古寺半欹僧去尽,乱鸦飞上五王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