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照镜见白发

唐代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感慨 抒怀 言志
赏析

  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拏云”。大凡人们年轻时的宏图大愿,在历经坎坷漫长的人生岁月之后,往往成为空瓤的神话,不堪回首。《照镜见白发》抒发的是人到暮年、壮志未酬的无限感叹。笔致清浅如流,朴实无华。诗题“照镜见白发”极简练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对镜伤怀的典型情境。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两句诗超越人生种种具体形态的风云际遇,以“关山度符飞”式的大写意笔法,摹写出人们普遍的心未了、年已老的情感范型。自古以来.哪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怀抱创业建功的凌云壮志,那些无以计数的炽热梦幻都曾将繁花似锦的未来预付给了少年之心。然而,时光茌苒,岁月蹉跎,弹指间已是青春不再,老之将至。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得以遂平生志愿!早年率尔自许的人生理想,更多的则如残英飘坠,无以收拾,只赢得萧萧然白发丛生。诗中并不明言,也无须拘泥于究竟是何原因致使青云之志跌入寂寥空虚。从萌生“青云志”的“宿昔”蹉跎逶迤而至“白发年”,本该有许多具体的生活内容。但所有这些,在诗人高度慨括的笔下急遽掠过。诗行大幅度地腾跳.更显出事业未竞,蓦然间两鬓已秋的惊惶与叹喟。

  “谁知明镜里,形影白相怜。”“谁知”,未必不是一种出人意外的口吻。也许是少壮时对自我的期望悬得过高,与如今碌碌无为抑或未达目标的现实反差太大,于是“临晚镜,伤流景”,发为遗憾、悲凉,无可奈何之浩叹;同时、意外的口吻亦表达了辛酸的自嘲自讽。主人公羞于重温往昔的壮怀激烈,揽镜自怜,无从躲避,嗒然若失,凝然镜前,备受自尊心折磨。

  壮志难酬是人生普遍的缺憾。张九龄虽贵为天子股肱,是初唐名相,但屡遭奸臣李林甫等排挤,宏图未展.常感惆怅失落。此诗或许是以嗟叹自怜的方式提出了一方人生明鉴:凡欲成就青云之志者,必得时时自醒奋进,蹉跎延宥将贻白发之恨。全诗寥寥二十字,用语明畅、笔势飞动,感情沉郁凝霞。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潸然有感

唐代刘禹锡

昔日股肱守,朱轮兹地游。繁华日已谢,章句此空留。
蔓草佳城闭,故林棠树秋。今来重垂泪,不忍过西州。

和王宰见戏二绝 其一

宋代虞俦

南浦晴来涨绿波,他乡春事已无多。禅心总作空花观,孤负尊前一曲歌。

溪树

明代沈周

雨来溪树好,翡翠散明珠。若若万叶动,萧萧群响俱。

微风送馀沥,返照妒深濡。浩荡恩波足,惟怜爨下枯。

陈玉铉给事入都寄赠十二韵

明代孙传庭

圣代需鸿硕,天街俨驷骖。雄风空冀北,大业起周南。

霄汉孤心映,乾坤只手担。琐垣秋冷烈,彩笔夜清酣。

气向丰城识,珠从赤水探。直疑云可作,戆比黯何惭。

犹忆同联绶,相期自盍簪。解牛知绝伎,扪虱想雄谭。

世局今逾变,时贤理未谙。泽鸿方肃肃,嵎虎复眈眈。

恤纬余空切,回天尔独堪。遥闻旋上国,聊此寄心函。

题王雨时亲家遗照二首 其一

清代张洵佳

江南荡子老还乡,感旧山阳玉笛凉。一代交情留白社,半生旅梦醒黄粱。

尽多词客成新鬼,剩有宫人说上皇。惆怅钟期怜后死,断琴弹落满天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