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夏夜苦热登西楼

唐代柳宗元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赏析

  全篇紧扣诗题,句句写“夏夜苦热”。起首二句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处所,直截点题,并提挈全篇。永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日温度高,且时间长。诗人半夜尚不能入睡,悄悄起身登西楼去乘凉;夜半如此,骄阳暴晒的白天,可想而知。简略几笔,就高度概括了夏天之热,生灵之苦。

  “山泽凝暑气”四句是登西楼时之所见所感,极写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环境。时值中夜,山泽还如蒸笼,凝聚着暑热的炎气;长天无云,银河里也闪耀着刺眼的光辉;太阳烈焰的烧烤,滋润万物生长的露水已无影无踪;四野宁静,没有一丝凉风。

  “探汤汲阴井”四句是登西楼后的活动,极写诗人如在火炉中熬煎的苦况。炎热不可挡,诗人想方设法来解暑:汲井水冲凉,开门扉纳凉,靠着栏杆乘凉。但是,井水却成了滚烫的开水,打开门灼焰扑面。

  最末四句,基于以上厚实的铺垫,诗人直接抒写了自己的感触。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如此致命的气候,诗人简直难于呼吸,他抬头看见北斗,不禁向苍天提出质疑:长此下去,万物怎能蕃长?生灵怎能延续?此时,读者似乎看见诗人在仰天长啸: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但是,这美好的愿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引用“姑射子”这一典故,自嘲自解,既然不能以静胜热,就只能怅恨无边了。结尾以反诘语收束,诗的意境也渐臻极顶。

  诗人笔下的夏夜,实在令人望而生畏。表现入微,首先取决于作者的体物入神。诗人长期困居永州,对当地气候有极深入细致的感受,再经过缜密的构思和精心提炼,才收到了如此精妙的艺术效果。由于诗人将自己的感受、情绪写得很形象,很具体,就隐含着一种抽象的概念,因而带有象征意味。柳宗元生活在唐代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统治阶级奢侈腐化,赋税徭役日增,老百姓困苦不堪,形成了“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的局面。诗人在永州期间广泛地接触百姓,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捕蛇者说》一文就以毒蛇与赋敛作比衬,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统治集团“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现实。因此,诗人写夏夜酷热使人难以忍受,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又暗示着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唐王朝的暴政,使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死亡线上挣扎,还有什么“亭毒”可言!这正如杜甫在《无家别》所言“何以为蒸黎”一样,把老百姓逼到没法做老百姓的境地,又怎能做老百姓的主上呢?大唐王朝的统治又怎能巩固呢?这种在比兴中巧寓象征的手法,大大地拓展了诗的内涵,又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在郡秋怀二首

唐代张九龄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
宦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
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
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
露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策蹇惭远途,巢枝思故林。
小人恐致寇,终日如临深。鱼鸟好自逸,池笼安所钦。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议道诚愧昔,览分还惬今。
怃然忧成老,空尔白头吟。

儗赠人

明代林光

骢马如龙锦覆鞍,路当西蜀岂辞难。令严却任霜加雪,机活应如珠走盘。

寇盗从来多险阻,流亡多为逼饥寒。军门直笔功须纪,莫遣之推远挂冠。

寄邓均

宋代严粲

题书对残烛,几日到江濆。故里经年别,清秋此夜分。

月昏斜映雨,风细慢移云。数雁声初过,知君不寐闻。

避地贲湖和纬度

明代彭孙贻

穷巷幽栖罢扫除,前溪残月上方诸。红尘避地经年睡,白眼看云万事疏。

箧草屡删诗律细,园花几放酒尊虚。还应邻叟时相就,杨柳深村坐网鱼。

挽任宅云

宋代黄庚

方拟荣除上玉堂,玉楼有召返仙乡。
才过贾谊同年少,齿长颜回一岁亡。
师友交情从此绝,死生异路实堪伤。
云边宅在人何在,肠断西风泪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