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见说东园好

宋代苏轼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咏物 抒怀 感慨 人生
赏析

  上片,咏东园的迷人风光。第一、二句,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写“东园好”。“见说”,点明非“听说”,是亲身感受。具体好在哪里,好在“能消”像苏轼这样政治“北客”之“愁”闷,这是铺垫之笔。第三、四、五句,写百闻不如一见,东园风光实属迷人。虽然苏轼不是本乡本土的人,但一“登楼”,纵观全景,气象万千,顿觉豁然开朗,令人神往。这是苏轼“行尽江南南岸”所未曾见到的美景,颇有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所观写山光水色的韵味,令人心旷神怡。正因田园如画的仪真,才把苏轼“淹留”、挽留住了。

  下片,特写眼前事物,感叹人生短暂。第一、二句特写白昼“短日”的“枫”虽“明”而已“缬”,微寒“清霜”的“菊”既“暗”而又“球”。这典型的带有双关意义的深秋景物,是在给予苏轼什么。第三句,一语道破此时此地苏轼思想的真谛:“流年回首付东流!”似有人生短暂、不堪回首的愁闷。最后两句,借助古代文人的传统心理来自我安慰:凭借东园的美好景色,让苏轼内心增添了愉悦。凭借潘岳的能耐,延缓苏轼逐渐发白的双鬓。

  全词借景抒情,借东园美好迷人的风光事物,敞开了苏轼旷达宽阔的胸怀,消解了多年积抑于心的愁闷。触发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情绪中的消极心态,也为苏轼内心增添了心事忡忡的忧愁。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依韵和答王安之因石榴诗见赠

宋代梅尧臣

当年仕宦忘其卑,朝出饮酒夜赋诗。
伊川嵩室恣游览,烂熳遍历焉有遗。
是时交朋最为盛,连值三相更保厘。
谢公主盟文变古,欧阳才大何可涯。
我於其间不量力,岂异鹏抟蒿鷃随。
见君弟兄入太学,俊誉籍籍闻一时。
而今两鬓各已白,偶因赠酬言及斯。
升沉是非休要问,百岁欢乐谁能期。

送朱方伯

明代何乔新

春郊雨初霁,绿树含华滋。使君驾言迈,双旆风披披。

崤函渺何许,去路正倭迟。且罄同袍欢,饮饯江之湄。

开樽酌芳醑,授简哦新词。宾从劝且酬,不觉驶景移。

念兹长安道,年来困创痍。穷边吼豺虎,孤戍屯熊罴。

君行殿藩服,一展胸中奇。露檄谕疏勒,挥戈斩屠耆。

坐令三边士,卖刀事锄犁。功成奏丹扆,峻擢拥旌麾。

君车日已远,会晤当何时。愿言树嘉绩,慰我渴与饥。

小阁

清代吴清鹏

小阁登临送目迟,一春怀抱与谁知。风花袅娜将辞树,雪水侵陵已满池。

牵狗东门闻太息,跕鸢西里见谗疑。细思将相多如此,高位从来自可危。

阙口阻风

清代姚鼐

一出金陵郭,两日北河口。翻翻钟阜云,背我逝苍狗。

试曳市廛杖,回饮王生酒。墨香发笈外,古色盈座右。

吴画夺造化,黄字耀星斗。乃知此淹留,风伯意良厚。

自是饱挂帆,卯行尝及酉。离家百里外,故山当船首。

正及湖水阔,忽起西风吼。引领吾徒羡,衔尾来舸走。

停棹入菰蒲,系缆向榆柳。老翁昼梦醒,试一凭船牖。

遥山纷冶丽,下水亦清浏。鱼艇夕阳边,枫叶零霜后。

虽乏古墨妙,景物亦希有。行止要不碍,愠喜两无取。

默坐独成诗,横肱进吾糗。

闻道四首 其二

明代薛瑄

大将总雄师,三苗势已衰。重围方解日,梗路渐通时。

荒破宜兴复,疮痍在保绥。安边有长策,华夏乐雍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