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 其十三 北堂
宋代:文同
净居都葺了,馀地盖斯堂。不用栽萱草,无忧可得忘。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所有诗文
过始皇墓
唐代:王维
王维的这首诗,主要是揭露他穷奢极欲,榨取民脂民膏的一面。它描写了秦始皇墓的宏大规模:陵墓象山岭一样高,墓穴象一座地下宫殿。里面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银做的江海,黄金制的雁。这几句极力铺叙墓穴的豪华,但看不出诗人是暴露还是羡慕。再往下看就有微词:有海却没有人渡船,墓里没有春秋,雁也不会冬去春来。意思是说,再阔气,也毫无用处。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秦始皇大修陵墓已经有所不满。最后两句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态度:陵墓周围传来了一阵阵松涛声,好象是大臣们的哀怨。他只听到卿、大夫们的哀怨而没有听到人民的呼声、怒吼,是他的局限性。不过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搜刮民脂民膏是持批判态度的。
诗的中间二联,是从史书的记述中想象到的墓室中的情形,是对历史的再现。在秦始皇的墓中,还有难以赘述的广阔世界。但在现实世界中,这里的一切都是无声的,都僵硬地放在这里。死亡的时间与众不同,所以描写这方面的诗歌也就较为稀少了。然而,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中,墓中的景观又被作者好像看到了一样一一地被描写了出来。王维感觉的视觉性——画家之眼。在这里可以说是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至尾联时,开始传来了声音。风吹松树的响声,与大夫哀悼秦始皇之死的恸哭重合在了一起,作品怪异的色彩越来越浓了。
这首诗从客观描写到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写得很有层次。全诗写得委婉含蓄,后四句虽然流露了诗人的倾向性,但表现得比较隐蔽,不是赤裸裸的直说,耐人寻味。全诗剪裁得当,十分精炼。关于秦始皇墓内的耗费,历史上记载很多。作者只写以明珠为日月,以水银为江海等,因为这些事物为秦始皇墓中所特有,最能表现秦始皇的铺张。这首诗是王维比较重视视觉印象的代表作品。
力学
宋代:林希逸
力学求心苦未安,蓬窗赖得小盘桓。醉知叉手矜持易,过似科头点检难。
静定工夫忙里试,和平气象怒中看。亨涂失脚人何限,始信颜回乐一箪。
古梅
宋代:俞亨宗
疏疏瘦蕊含清馥,矫矫虬枝缀碧苔。疑是髯龙离雪殿,苍鳞遥驾玉妃来。
龙兴观有感
宋代:邹浩
自罢龙兴节,人间几岁穷。偶观尘榜暗,追感御炉穹。
万事遗高躅,三清肃下风。钧天在何许,犹冀梦魂通。
二十八宿寄芸叟
宋代:孔平仲
张公角立孰敢先,亢宗自许英妙年。
捕逐氐羌先著鞭,文房馀思如涌泉。题诗写心蟠远烟,黑蛟矫尾明秋渊。
南箕吐舌风堕鸢,弱羽斗落郴江边。蜗牛客舍吊影眠,寒女晚嫁私自怜。
谁知虚实久粲然,安危之理如循环。归来藏室阅青编,东壁步武追神仙。
绣衣白简犹奎躔,体健不复娄金丸。
肠胃充实颊骨坚,昴宿老人飞上天。志愿未毕西馈边,野鹳砺觜不啄膻。
曾参杀人知谬传,赏花坠井皆妄言。载鬼一车疑已捐,人欲折柳送公船。
去同众星环紫垣,张公张公人最贤。丹凤奋翼蔚高鶱,更调玉轸续薰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