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共二十句,平仄声交替押韵,不断换韵,诗意也不断地转换。首四句,押平声“寒”韵,诗人自叙应河南府试时的贫窘状况,母亲给予的马很瘦弱,族人借给的住宅墙垣断缺,院里小径纵横,破篱上挂着几颗残枣。次四句换押上声“有”韵,转写皇甫湜失意潦倒的近况,他解下黄绶,脱落衣冠,早晓沉湎于饮酒。“枉辱”四句,上、去声“潸”、“铣”、“翰”韵通押,叙述自己蒙皇甫湜赏识,方欲荐引。但一到长安。又遭排摈,诗意正指皇甫湜支持李贺赴京应礼部试而遭失败的往事。“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四句,上声筿、皓通押,控诉礼部官员选拔人才,草率从事,又描写自己应考失败后憔悴失态的情状。结尾四句,换押平声先、寒韵,诗人向相知的前辈坦陈心胸,意欲向吏部上书。“长如天”,以浩无边际的空间,比喻时间之久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皇甫湜与李贺再也没有碰过头,正是“长如天”。
李贺想通过科举,作为仕宦的正途,从而实现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但在“任人唯亲”路线的抑制下,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从亲身“逢楔犬”的遭遇中,诗人对“坚都”这批握有用人重权的腐朽势力,发出了“相草草”的怒斥,表明他已经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他对腐恶势力压抑人才的憎恨。诗人情绪很复杂,所以此诗题为“杂叙”,很切题。诗中所述人事,所抒情感,情真意切,为读者深入认知李贺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闿生《跋李长吉诗评注》:“昌谷诗上继杜韩。”韩,就是韩愈。李贺诗深受韩愈的影响,此诗就是一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的风调。全诗想象奇特,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与多变的诗意相配合,造成韵脚密集,韵律谐和,读来朗朗上口。
端午日无念师二詹生吴生同集斋中偶看坡公汁字韵诗戏效韵四章末章呈似念公 其二
榴娇乍赪颊,柳暗初流汁。湖南去饭牛,饭饱牛耳湿。
炎景困腾腾,嘉宾来得得。同欣节物换,再叹流光急。
艾叶巧成虎,沉香微吐鸭。开轩去屏障,独许庭花幂。
越酒苦醲酽,盏落珊瑚赤。家传苏氏方,颇类吴中白。
岂徒侧君弁,欢赏行堕帻。连槽泻春溜,几夜糟床泣。
瓶罍幸未耻,杯勺岂愁缺。主人不自谋,酝美真为客。
莫厌园蔬贫,明朝肯来集。
我今止酒蠲酒逋,我今寄慨黄公垆。剧疾更生庆此日,还从诸子狂讴呼。
伊谁持节浮西海,开谕威信今相如。壮夫之志在万里,快哉饯饮频催酤。
博望定远何足数,敦槃旁取弓彤卢。一帆直度师子国,炎蒸红海鶱阳乌。
俄顷冰霜齿牙绕,长筵左右侏??徒。閒操修史如椽笔,翩翩书记腾七苏。
默觇彼国情势颇,要有囊括四海图。纵横术嗤苏、张粗,欧、亚将使通风衢。
三岛神仙云中下,尽化瞿瞿而狙狙。圣人能虑不能至,兹乃履坦无踟躇。
昔吾远游徒自放,敷张伟议惟君须。触念遂逾亚丁岛,袖中讵止钱塘湖。
劝君勤读旁行书,胜斩郅支及温禺。昆崙金玉幸勿羡,计臣之计终疑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