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国风·邶风·旄丘

先秦佚名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赏析

  此诗脉络清晰,递进有序,《诗经传说汇纂》引朱公迁所谓“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讽之,四章直责之”,将其篇章结构说得清清楚楚。

  诗一开头,借物起兴,既交代了地点和季节,也写了等待救援时间之长。黎臣迫切渴望救援,常常登上旄丘,翘首等待援兵,但时序变迁,援兵迟迟不至,不免暗自奇怪。不过由于要借卫国救援收复祖国,心存奢望故而尚未产生怨恨之意。

  第二章紧承上章“何多日兮”而来,用宽笔稍加顿挫,“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黎臣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卫国出兵缓慢的原因:或者是等待盟军一同前往,或者是有其他缘故,暂时不能发兵;用赋法代为解说,曲尽人情。

  第三章“狐裘蒙戎”一句紧扣上两章,说明自己客居已久而“匪车不东”。黎臣已经有所觉悟,“我有亡国之状,而彼无悯恤之意,我有恢复之念,而彼无拯救之心”(《诗经传说汇纂》引邹泉语),知道卫国无意救援,并非是在等盟军,或者有其他缘故。因幻想破灭,救援无望,故稍加讽谕。

  第四章用赋法着意对比,黎臣丧亡流离,衣衫破弊,寄居他国,凄凉萧索,而卫国群臣非但毫无同情心,而且袖手旁观,趾高气扬。诗人有些出离愤怒了,他批评卫国群臣装聋作哑,见死不救。诗人通过双方服饰、神情、心态的比较,黎臣彻底痛悟,不禁深感心寒,于是便直斥卫国君臣。

  此诗作者虽然寄人篱下,但诗意从委婉地询问的口气到直指卫国统治者不同心同德的嘴脸,写得很有骨气。

猜您喜欢

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唐代卢纶

碧霄孤鹤发清音,上宰因添望阙心。睥睨三层连步障,
茱萸一朵映华簪。红霞似绮河如带,白露团珠菊散金。
此日所从何所问,俨然冠剑拥成林。

赠端禅师

宋代郭祥正

十年不变旧,交深情愈淡。世乐贻真羞,去若出阱陷。

故林泉石新,悠然在虚鉴。寂寂夜香沉,无心答钟梵。

题画三首 其一

明代沈周

诗思凝怀未易裁,平台一半夕阳开。桃花小间松枝发,碧嶂中分绿水来。

和十二弟扬腊月立春

宋代赵抃

二十四日立春节,六七千里孤舟行。呼儿倒酒迎春醉,忽尔持诗属我赓。

海上去年宾燕乐,江头今岁客心情。兴来极目寻春色,岸柳汀芜绿未成。

得张主事廷实书 其二

明代陈献章

新凉欺老臂,索被过残更。月到思君处,书通在客情。

有家宁免累,作吏转难成。日踏皮鞋破,思量旧阆瀛。